- 注册时间
- 2009-11-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女儿:最近感觉你有些委屈,觉得我这个爸爸能帮你的地方太少了。爸爸心里都明白,也常常感到抱歉。但有些话,关于爸爸走过的路,关于我们那个年代,关于我对你的期望,很想跟你好好说说。
我十五岁那年寒假快结束时,看着村里的小伙伴一个个都回学校报名了。我心急,没等爸妈给我报名,就自己跑回教室坐着。没书,同桌好心分我一本“打掩护”。可老师还是点了名,当着全班的面说:“赶紧报名,不然明天别来了!”那一刻,我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钻地缝。放学回家,你爷爷奶奶没提报名的事。那晚我翻来覆去:家里三个孩子都要读书,钱实在紧,我自己成绩也一般……算了,不读了!第二天我鼓起勇气说不读了,你爷爷奶奶没反对。过了一星期,我后悔了,跟你奶奶说还想读,她却只回了一句:“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像块石头,把我回学校的路彻底堵死了。我的学生时代,就这样仓促地画上了句号。
在家待了一星期,我就跟着你爷爷去做小工。本打算学泥瓦匠,可站高了就头晕(恐高),只能做最累的小工,一干就是三年。十八岁,跟着表哥进了城,在仙桃二中的工地干活。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农村。住的是四面透风的工棚,夏天闷热,蚊子嗡嗡叫得像轰炸机,刚有点凉意睡着,天就亮了。食堂的饭菜,说像猪食真不为过。
最难忘的是食堂阿姨和工友的话。阿姨问我:“小彭,你今年四十几了?”还有个戴厚厚眼镜的伯伯边吃边问:“小彭,你有几个小孩啦?”那时我才十八,刚长胡子没刮,晒得黝黑,在他们眼里却像个中年人。现在爸爸真到了五十岁,回头看那段日子,好像青春还没开始,就被生活催老了。
后来,你大伯当兵回来,托朋友介绍,我开始学厨师。从二十岁起,围着灶台一转就是三十年。没混出什么大名堂,没当上大老板,但靠这门手艺,养活了自己,供你吃穿读书到现在。这双手,切过无数菜,掂过无数锅,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一粥一饭。
女儿,说到“帮助”,爸爸心里很复杂。我的父母,你的爷爷奶奶,他们给了我生命,在那个连吃饱饭都不容易的年代,能拉扯大我们兄妹几个,已经耗尽了全力。除了我结婚时他们给我花过大钱,在我的成长路上,他们确实没能力给我更多物质上的支持或人生的指导。但我从未怨过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能给的,已经是他们的全部。
时代真的不同了。我们七零后这代人,很多人像爸爸一样,早早被生活推着走,没有太多选择,也没多少“助力”可言。爸爸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打工者,没上过多少学,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过人的本事。比我条件好、成就大的人很多很多;当然,不如我的也有。爸爸能给你的,就是尽我所能,让你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给你一个虽然普通但温暖的家。我可能给不了你优渥的起点、广阔的人脉、或者轻松躺赢的资本,这些是爸爸能力的局限,不是爸爸不愿意给。
女儿,爸爸告诉你这些,不是要诉苦,也不是为自己的“不够”找借口。而是想让你明白两件事:
理解生活的重量与父辈的局限:爸爸走过的路充满无奈和艰辛,那是时代和家庭共同造就的。我没有你拥有的机会和选择,这注定了我能给你的基础是薄弱的。但这份薄弱的基础,是爸爸用汗水和力气一点点垒起来的。
最珍贵的礼物是“自食其力”:爸爸最想给你的,不是金山银山(我也给不了),而是养活自己的能力、面对困难的韧劲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就像爸爸靠手艺吃饭一样,我希望你能真正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创造未来,比依赖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更可靠、更长久、更值得骄傲。这才是爸爸认为能给你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帮助”。
爸爸爱你,永远以你为荣。看着你长大,爸爸只希望你比我更强,比我走得更稳、更远。路在你脚下,勇敢地去闯吧,爸爸永远是你身后那道虽然不高大,但会一直亮着的微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