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潜江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中部强市目标,深入解放思想、奋力提振精神、顽强克难奋进,全面构建“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格局,积极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园林城市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严重低温冰雪、特大洪涝和旱灾,圆满完成了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近五年是潜江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荣誉,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b]第一篇章:市域经济实现了大发展 [/b] 五年来,潜江市委创新发展思路,推进结构调整,市域经济实现了大发展。立足打基础、谋长远,我市创造性地适时提出“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和建设中部强市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潜江发展实际的路子。按照“巩固一产、提升二产、做大三产”的要求,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契机,加快推进发展转型,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我市预计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年均增长16.1%,是2006年的2.6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突破11亿元,年均增长27.3%,是2006年的3.3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近1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中,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二产业比重提高了8.4个百分点,三产业总量增长了1.5倍。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偏重的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轻工业的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石油经济在市域经济中的比重由1/2下降至1/3,资源依赖型经济格局明显改变。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我市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共实施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30个,总投资385亿元。特别是今年启动建设的华中家具产业基地、中石化无机化工基地、晋煤集团煤盐结合项目、大雄国际商贸城和中伦国际纺织城等重点项目,为潜江经济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 [img]http://www.cnqjw.com/uploadfile/2011/1027/20111027092412137.jpg[/img] [b]第二篇章:城乡面貌实现了大变化 [/b] 五年来,潜江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城乡面貌实现了大变化。投入30多亿元加快城乡建设,城市集聚带动功能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我市新城区高标准完成了新城区控制性详规和市政规划,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农民公寓和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建设融资取得新进展,新城区正在由梦想变成现实。 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我市老城区外环路全线贯通,完成了主干道黑化、杨市立交桥拓宽、广泽大道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建设,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市民体育活动中心、七喜国际五星级酒店。深化城管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城管革 命”,全面开展“学株洲、见行动”活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城镇化推进步伐加快。我市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熊口镇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浩口镇、张金镇夺得“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高石碑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心镇。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完成了全市所有村庄规划,重点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初步形成了新农村建设景观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建设完成高产农田33万亩。推进“清洁家园”工程,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以熊口农场万家岭社区、总口农场岚城江湾小区建设为示范,国有农场城乡一体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img]http://www.cnqjw.com/uploadfile/2011/1027/20111027092556961.jpg[/img] [b]第三篇章:文化事业实现了大繁荣 [/b] 五年来,我市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文化事业实现了大繁荣。坚持把文化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提升城市软实力,连续五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荣获“中华诗词之市”和全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特别奖”。 打造文化品牌。我市把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办成了全国性一流盛会,曹禺文化成为潜江对外交往的一张靓丽名片,曹禺文化周被评为“中国最富盛名文化艺术节”。 培植产业文化。我市举办了两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承办了第二届国际甲壳素研讨会,潜江油闷大虾荣获“中国名菜”称号,龙虾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扛回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 建成一批文化设施。我市打造了梅苑、曹禺祖居等文化基础平台,争取了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和世博湖北馆落户潜江。开展文化惠民,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等五大工程全面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img]http://www.cnqjw.com/uploadfile/2011/1027/20111027092842594.jpg[/img] [b]第四篇章:社会事业实现了大进步 [/b] 五年来,我们加大财力投入,务实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实现了大进步。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出台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更加注重让人民群众直接受益。 教育事业得到新发展。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江汉职院通过了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潜江获得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我市市级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完成了镇村卫生院(室)建设和改造、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血吸虫病防治成效明显,达到国家规定的疫情传播控制标准。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我市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我市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完善信 访体制机制,深化平安潜江建设,获得了全国平安市称号。 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我市累计投入16.6亿元,新增就业5万人,解决了70%的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保障了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和4000户低保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成了11309名移民安置任务。科技、体育、人口和计生等其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img]http://www.cnqjw.com/uploadfile/2011/1027/20111027091113533.jpg[/img] [b]第五篇章:执政能力实现了大提升 [/b] 五年来,我市加强党的建设,夯实执政基础,领导能力实现了大提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等主题活动,有力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市四大家和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做到了思想上“一条心”、工作上“一盘棋”、运转上“一根绳”、干事上“一股劲”。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市委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治庸问责等载体活动,形成了敢于担当、把事办成的工作导向;推行实绩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步完善。 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市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圆满完成了镇村两级换届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市委着力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各个专项治理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市委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政协工作成效显著,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双拥、武装、港澳台侨、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img]http://www.cnqjw.com/uploadfile/2011/1027/20111027093328788.jpg[/img]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