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医疗救助普惠普济、五保供养保障有力……11月5日,记者从在我市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正由救助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依托,以救灾救济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对象逐步突破以往几种特殊群体范围,保障面逐步扩大,逐步涵盖城乡低收入家庭。 据了解,我市城乡低保经过近几年持续提标扩面,全市保障规模达7.5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320元提高到1500元。仅今年就新增城乡低保4731户6688人,基本实现应保全保。 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农村分散供养孤儿、重点优抚对象以及其他低收入困难人群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取消了病种限制和起付线,大幅度提高了医疗救助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将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50%以上;建立了城镇医保、农村新农合和医疗救助三办合一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救助对象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全年累计实施医疗救助6607人次,累计救助金额700万元。 今年我市再次将1561名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由原来的1800元提高到2100元/年人,2622名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1600元/年人,并实行一卡到人的社会化发放方式直接到户到人。同时,对陈场镇、西流河镇、剅河镇3所农村福利院进行新改扩建,新增供养床位343张,极大改善了五保老人供养条件。(记者刘小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