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对于尹万里来说,是个转折点。他参加了市人社局组织的计算机培训班,很快在市内找到了工作,月薪1500元。 尹万里是一名残疾人,家住沙嘴十一墩村,和他一起结业的残疾同学,有13名均找到了工作。 低保、救助、就业、就医、燃油补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像尹万里一样,享受了特殊的关爱阳光。 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补充,与教育、住房、司法救助相衔接的保障和服务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低门槛、广覆盖,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我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保障了残疾人事业的正常运转。 市残联的数据显示,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全市共有19360名残疾人纳入城镇低保,30064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优先纳入农村低保。在社会保障方面,3810名在册城镇残疾职工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万多名城镇和农村残疾人低保对象,由政府“买单”,参加医疗保险和新农合;3800户一户多残、老养残和低收入家庭得到临时生活救助。 2011年,我市投入了约290万元资金,重点解决了残疾人关注的急事、难事,为2万残疾人次开展了各类社区康复训练和服务;地方财政拿出40万元,免费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危房改造实施5年来,共改造残疾人危房2120户,占整个危改户的29.1% 重教育、多培训,鼓励残疾人“自力更生” 残疾青年李振进是通海口人,他在集镇上开了一家缝纫店,因资金周转困难,他找到市人社局工作人员,5个工作日内,该局为他办好了5万元贷款 3年来,我市共为15名残疾人提供了小额就业担保贷款,金额达70万元。市人力资源市场开设了残疾人就业绿色通道,市场有专人常年搜集就业信息,进行专业职业指导、政策解答、推荐残疾人就业,今年以来,共推荐18名残疾人就业成功。 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市人社局对残疾人的申请,只要情况属实,具备创业能力、申报资料合格,在政策规定范围内优先考虑,足额发放。 对残疾人来说,良好的教育可以帮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改变人生命运。为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更好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市残联与市教育局联手,在市特校开设了“自强明天班”,出资6.2万元,资助40名残疾儿童少年完成学业。此外,还对19名残疾大学生,按本科1500元、专科1200元的标准一次性资助。 2011年,市残联以市盲人协会、市聋哑人协会、市肢残人协会为依托,先后举办了4期残疾人法制培训班,参会人员达116人。“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学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市残联理事长荣延彬说。 高标准、严要求,让残疾人享受均等公平的服务 如今走上公交车,会发现车上设有残疾人专座,醒目处贴有“为残疾人让座”的关爱提示语。 2011年,市住建委为178名1-3级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车卡,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出行。去年汉江路实行改建时,我市将道路两边过道进行了无障碍化改造,并在人行道上铺设了盲道,极大方便了残疾人。 近年来,我市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了长效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了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建立了黄荆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了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提供指导。 市教育局规定,对义务阶段的贫困残疾学生实行“零收费”政策,学杂费、书本费、食宿费全免,还实施“爱心工程”,每年为所有住读残疾学生免费发放生活用品。去年下半年,全市所有小学、初中残疾学生,全部接受了年750元、1000元的国家彩 票公益金的资助,高中残疾学生接受了每生每年2000元的助学补助,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记者韦丽勇 见习记者李艳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