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郭河镇印湾村富余劳动力发“鸡”财见闻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725| 评论: 0

  薄暮时分,在郭河镇印湾村的通村公路上,三五成群的自行车队伍从邻村赶回。他们一路走,一路讨论今天各自的“成绩”,欢声笑语中流露出打工归来的满足感。   印湾村村支书张代平说,全村60户居民中,有40多户养鸡,70%的村民都办起了自己的鸡场。村里的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从年头2月份开始,他们便被人请去或打针防疫、或修理鸡棚,年纪大的则请去喂食、捡蛋。   走进印湾村一鸡场,记者看到刚刚从鸡舍喂完饲料的王世凤。从今年年初,60多岁的她就和老伴在这家鸡场专门给鸡喂饲料、捡鸡蛋。老两口每个月吃住全免,每月还净挣1700元,比种植5亩地的年收入还高。王世凤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外出打工,自己在家也闲不住,自从在鸡场打工后,不仅可以得到一笔固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孙子。   像王世凤这样在鸡场固定打工的人年龄都在60岁左右。在印湾村,还活跃着一批中年专业队伍,以打散工为主。他们每组一个队长,专门负责在外地联系打工业务,每每有活便一起外出。彭桂英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49岁的她,带领5位中年妇女常年为附近的鸡场打防疫针。彭桂英说,给鸡打针,每天可以赚180多块钱,家里的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她带领的这支专业队伍不仅在印湾鸡场附近打防疫针,现在业务做大后,很多时候还要到天门、洪湖和汉川去务工,早出晚归。今年她将家里5亩地全部租给别人种,自己则以打散工为主。她告诉记者,在鸡场打工后,自己家房子也重新盖了,家里添了新设备,这些都是讨了鸡场的好。五组的陈方亮,是该村专业搭建鸡棚和鸡笼队伍中的一员。今年54岁的他,扎鸡棚已经有4年的工龄了。陈方亮说,以前家庭条件差,孩子都没有钱上学,现在,鸡场越建越多,家里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来自自己扎鸡棚所得,年收入可以赚到3万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