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从省发改委获悉,《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近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有了行动指南。 在批复中,国家发改委要求我省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按照规划,武汉城市圈将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自主创新先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按照规划,武汉城市圈将重点构建“一核一带三区四轴”区域发展格局和“一环两翼”区域保护格局。在构建两型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规划均提出了明确任务,一大批重点项目将陆续推进,九地居民将陆续收获一体化红利。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分别达到49.0%、20%和3.1%。 省发改委武汉城市圈综改办介绍,目前正抓紧制订规划的实施意见,意见出台后,任务将分解到各地各部门,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九地居民收获融城红利 期待打破更多壁垒 昨日,48岁的鄂州居民刘长贵坐上公交301路,掏出公交卡,“滴”的一声,卡内金额被扣除4元。“以前从葛店到武汉,每次坐车要花10多元,还要去客运站,现在可方便多了。”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打破行政区划,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传动力越来越强,圈内同城化步伐越来越快,老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融城红利。 今年再通两条城铁 开通45天,武咸城铁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3万人次,平均每天约5700人次。 今年内,武黄、武冈两条城铁将陆续通车,黄石、黄冈居民也能更方便地到武汉了。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明年(2015年)通车。武汉至天门(京山)等城际铁路建设也有望提上议事日程。 打造1小时交通圈,是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目前,武汉城市圈已建成以武汉为中心枢纽、环城市圈快速路等构成的“一环十三射四联线”公路主骨架网,汉孝、青郑、汉蔡、汉洪、汉英、汉麻、和左7条高速出口公路全部通车。从武汉开车到圈内8城市,均不超过2小时。 通信一体化实现破冰。武汉、黄石、鄂州、孝感和咸宁固话已率先统一资费,居民互相打电话按市话收费。这一实惠,也将逐渐惠及整个城市圈。 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持有一张城市圈图书馆图书证,任一城市居民,都可在武汉图书馆借书看书。大型科学、试验仪器实现共享,去年已有上万次交流。 产业同城渐行渐近 全面启动武汉城市圈建设以来,武汉在其他8市投资的工业项目达550多个,总额180多亿元。“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中国光谷·仙桃产业园”……20余个“园外园”风生水起。 未来,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如何推进?规划对此进行了明确定位。 武汉市,重点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黄石市,重点发展特种钢材、铜铝冶炼及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鄂州市,重点发展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 在发展壮大服务业方面,规划提出,推进金融服务一体化,逐步实现在机构设置和业务发展等方面按同城对待。加快建设城市商品共同配送体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 居民期盼更多领域打破壁垒 信息时代,数字城市圈蕴含无限可能。 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持续改造、升级、扩容宽带互联网络,加快建成城市圈信息高速公路网。 优质教育资源,也有望更加均等化。规划提出,要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强建设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高校产学研合作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等,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同时,还将建立标准统一的医疗保险(放心保)信息、医疗紧急救援网络,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血站等,为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处置提供实时信息。 (湖北日报讯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