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孙建秋女士致电仙桃日报记者,急切寻找曾为南京大屠杀历史作证的程瑞芳女士后代。孙教授说,“程瑞芳女士的后代中,有个孙子在仙桃居住。” 目前,孙建秋教授正在撰写一本关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书籍。其中涉及到一位很重要的人物——程瑞芳女士。 程瑞芳女士祖籍仙桃,出生于1875年,是第一个以日记形式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1924年,程瑞芳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舍监。1937年8月15日,日寇轰炸南京时,金陵女大成立了紧急委员会,时年62岁的程瑞芳是其中一员。当年12月,在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美籍人士明妮魏特琳女士、程瑞芳、陈斐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们救助了成百上千的中国同胞。 据史料证实,程瑞芳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曾远赴日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 2005年,珍藏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第一份由中国人写作的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日记———《程瑞芳日记》全部公开,为佐证日寇犯下的历史暴行添加一份铁证。 孙教授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可惜的是,我们至今没有找到更多关于程瑞芳女士后来生活情形的资料以及她的后人,非常希望程瑞芳的后人或者与她有过接触的人能够提供关于她的更多资料,让我们世世代代记住这位可敬的勇敢的老人。” 据悉,程瑞芳老人已经去世。她的长孙程国光在武汉市生活,年逾八旬。而她的次孙程国航(或名“程国祥”)至今还在仙桃市,他7岁时曾参加过难民营的工作。 请程国航(或程国祥)老人和家属、亲朋好友见报后,速与孙教授或本报记者联系。(许立菊 易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