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荆门5名聋哑青少年失踪 市委书记批示尽快破案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799| 评论: 0

  荆门市5名聋哑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消息见报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提供线索。荆门市市委书记傅德辉,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田昌兵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公安机关全力查找失踪聋哑青少年。   3月9日,众多读者反映,曾在两天前看见一些聋哑青少年出现在武汉、仙桃、荆州、荆门等地,他们与荆门的5名失踪聋哑青少年相似。记者迅速联系这5名聋哑青少年的亲属,并将线索反馈给警方。   3月9日上午,荆门市市委书记傅德辉作出批示,要求全力寻找失踪的聋哑青少年。该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田昌兵随即要求,该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及钟祥市、京山县两地公安局长组织专班全力查找,并将进展情况随时报告。荆门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等部门,也高度关注此事进展。   目前,警方正综合各路线索,全力查找这5名聋哑青少年。 专家谈聋哑少年失踪缘由 缺少挫折教育就业压力大   聋哑少年为何频频失踪?3月9日,孝感市孝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特教专家艾翠珍,就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艾翠珍从事聋哑特殊教育已有10余年。她认为,聋哑青少年失踪事件屡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求职“歧视”导致自悲心理   聋哑青少年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求职时遇到诸多社会歧视,容易使他们自悲心理严重,与正常青少年的生理差距,又容易使他们失落,甚至走向报复社会的极端。缺少挫折教育   聋哑青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所学知识面窄、信息量小,使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正常孩子要弱;此外,他们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的大多是一些基本的“求生知识”、“温馨教育”,学校不敢对他们实施“挫折教育”,他们走向社会后,根本就经受不起挫折。 少数家长有“甩包袱”心理   目前,少数家长将聋哑孩子送往特殊教育学校是怀着一种“甩包袱”的心理,致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许多家长与孩子相处几年还不懂孩子的“手语”是个什么意思,也就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使本来社会交往面就很窄的聋哑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交流,愈发孤僻。 为减轻家庭负担出走   不少家庭因孩子聋哑而贫困,这使心理压力大的聋哑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而出走。他们本来是相约外出打工,但往往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很快就落入不法分子的魔爪。 骗子虚假招工   近年来虚假招工广告四处都是,社会交流面较窄的聋哑人最易上当,这也是骗子诱骗、控制聋哑人,聋哑人失踪后难找到的原因之一。 被拐骗易被“洗脑”   失踪聋哑人被拐骗后,不法分子惯用的手法是“洗脑”,在被大量灌输“黑色”价值观和社会观后,这些青少年的心灵和社会认知等方面会产生扭曲,给这些不幸少年带来终身伤害。   艾副校长最后指出,只有家庭、社会、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聋哑孩子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关怀、成长、就业机制,公安机关同时加大力度打击拐骗聋哑人的不法行为,聋哑青少年频频失踪的现象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