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接一排的标准厂房,一座挨一座的智能温棚,一群又一群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农民……岁末寒冬,穿行于彭场镇的大街小巷、乡间村口、田边地头,一股蓬勃发展的热流驱走了冬日的寒意。 2006年,彭场镇立足于科学发展,着眼于建设和谐彭场,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招商引资2个亿,工商税收达41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45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400元以上。 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倡导潜心静气、厚积薄发,谋求高质量的增长,彭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激情和追求。新年伊始,他们按照“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的思路,掀起了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的热潮,向着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迈进。 工业项目:新机遇面前的蓄势待发 突出重围不易,持续发展更难。 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之一的彭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产业特色突出,民营经济活跃,发展优势明显,生态农业蓬勃”的发展姿态。但发展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彭场人的过人之处在于,善于把握机遇,始终保持着项目建设的力度,让项目建设催生更强的发展后劲和活力。 今年元月1日起,新的土地政策出台。而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前,彭场镇党委一班人超前谋划,抢占了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蓝白相间的厂房,全氢钢结构的车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大气——香港毅宝在彭场投资的3条无纺布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个去年9月20日在仙桃国际体操节上签约的项目,以速度和效率显现彭场的发展后劲,为彭场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只是香港毅宝,新鹏制衣、成宇汽配、中元机械、顺祥公司、新盛无纺布、仙福印务等13个项目,在仙彭公路10公里战场上全部拉开架式,摆起了“擂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均是签订一个、开工一个,“成活率”100%。新建的13个项目,协议引资9.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 新农村建设:美好前景催人弄潮 “没有农村的发展,决不是科学的发展。”彭场镇深知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彭场镇从建设文明生态村切入,以挖沟村为“样板工程”,由建厕修路、改水改灶起步,建设中心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羽毛球场,让挖沟村成为“花草树木多、文明新风多、农民收入多”的生态新村。 走进挖沟村,平整的水泥路,整洁的村容村貌,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挖沟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拿出300亩地建工业园,1500亩地建科技农业示范园,利用太子湖建休闲度假区。工业园里已有5家企业投产,新引进的企业正在大兴土木。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建设已经启动,太子湖休闲区一期工程完工。“一区两园”点燃了村里的希望,外出打工的姑娘小伙子纷纷回乡创业。在村里打工,每年收入上万元…… 挖沟只是彭场镇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示范点,新农村建设工程正在全镇火热展开。 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三大“板块”:以仙彭、彭杨、彭赵公路沿线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和瓜稻连作,建设3万亩瓜菜种植板块;以北干渠沿线为中心,大力发展鱼猪、鱼鸭配套养殖和各特水产养殖,建设3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以太子湖为核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1000亩休闲农业示范园。并高标准建设红旗垸万亩高产农田,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险加固窑河、月堤,对千秋沟疏挖清淤,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路网、电网、有线电视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加紧建设…… 城镇建设:新增长极的强力引擎 细心的人们发现,彭场镇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超过了一域、一时、一任。 把城镇作为产业平台建设,彭场人在城镇建设上高人一筹。他们请专家为城镇建设“号脉”,耗资40万元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把城镇既建成百姓的宜居地,更建成承载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平台,尽显魅力小城的风采。 沟,是该镇的一条“龙须沟”。今年,彭场镇耗资200万元,对它进行全方位“包装”。记者在长达750米的沟边看到:清爽的护坡一览无余,工人们正在堤面铺砖硬化,靓丽的庭院灯已安装完毕,昔日的污水沟、垃圾场已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风景带。 而在彭场大道2公里的大路旁,耗资60万元的80盏中华灯已在陆续安装,高雅时尚的中华灯又为彭场平添了几分妩媚。 为了承接武汉、对接城区,更好地与之同台共舞,彭场镇始终不懈地为城镇基础设施“强筋壮骨”。他们打通城镇外环,全面改造环东路、环西路,全线贯通园区大道、振兴路、友谊路、新民路,并加大民居的改造、小区的建设、旧房的改造,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