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八景之名,始见于明《嘉靖沔阳志》。历史上,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八景,吸引了无数游子来观光,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遐想。明朝学政卢滋在沔阳留下了咏沔阳八景的著名诗篇。 东沼红莲 在古城东门外,有大、小莲花池。大莲花池莲花洁白,小莲花池莲花红艳,从不杂色。 卢滋诗曰; 湖水平桥近古城, 红莲花好镜中明; 亭亭不受淤泥染, 花与濂溪心共清。 西墟古柏 西门城楼,紧靠诸葛亮读书台遗址。城楼上有翠柏树在民国四五年间被雷炸毁。 卢滋诗曰: 屹立城两百尺长 四时不改色苍苍 东风桃李皆零落 争似坚姿独傲霜 三趣波光 位于五带河永盛桥头。玉带河有——支流向北与柴河汇合,在此形成三汊河口。每逢皓月当空,三汊河中波浪起伏,一浪一影,蔚为壮观,因而定名“二湿波光。” 卢滋诗曰: 古复相传温水名, 泠泠冷尽月华明; 从教滚滚波涛起, 不逐同流只自睛。 五峰山色 铁匠街之北,有假山形似五岳,名为“五峰山色”,此乃沔城人造风景之杰作。 卢滋诗曰: 五峰如笋立亭亭, 黛色本天列画屏; 最是相看人不厌, 岁寒不改旧时青。 沧浪渔唱 在五峰山色的东北,二老坡以东,很早以前,都是湖泊。羊子湖、沧浪海,渔民甚多。据说,屈原在沧浪水边逢渔夫后《渔夫》之赋以表明爱国之情,是为“沧浪渔唱”: 卢滋诗曰; 汤汤汉水接沧浪, 饮乃歌声送夕阳: 濯足濯缨皆自取, 恨无孺子共徜样。 丙穴钓鲰 在东门城垣北边有一口古井.半边露出城外半边詖墙脚遮压,小莲花池水浅可见。传说此井盛产白色泥鳅,故命名。“井边钓鳅”,后又称为“丙穴钓鳅。”天高气爽,风景宜人的秋天,文人墨客垂钓于井边,抒情物外。 卢滋有诗赞道: 两岸芦花飞鹅毛, 一钩香饵钓秋祷; 于今且袖经纶手, 拟向沧浪掣六鳌。 柳口樵歌 在南门外柳门,距城约八华里。此地是芦苇荣山。樵夫行唱,水声相应,如山谷回音,分外动人,故有“柳口樵歌”之来历。 卢滋诗曰: —自山中烂斧柯, 归来行唱太平歌; 暮年拟结渔樵社, 白发萧萧奈老何。 荆楼玩月 亦名“南楼玩月”,在南门城楼,紧靠大汉陈友谅故居,离“三山”绵绣的电甲山很近,距“柳口樵歌”也不远。登楼观月,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卢滋诗曰: 醉倚荆江江上楼, 月华冷浸一天秋; 迁高欲折蟾宫桂, 祗恐嫦娥笑白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