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603| 评论: 0

  杰出的女作家、记者、国际问题专家杨刚,是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镇人。她有传奇般的经历:从豪门望族的朱门里冲出来,蜕去了贵族小姐的华装;从孔盂之道、基督教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投身千革命洪流中;爱侣倒下,她毅然迈步,踏上了血染的征途,她的形象如女神一样美丽,她的笔锋如金箭一样锋利。她在诗中豪迈地说:“找有白羽金箭的美”,故朋友们给她赠了个美名“金箭女神”。 1944年夏天,杨刚在重庆受周恩来之命,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公开身份,像“金箭女神”一样,从东方飞到西方,奔波在北美的大陆上,开始了她走遍天涯海角的国际新闻记者的生涯。1948年冬,杨刚应召回国,在西柏坡受到毛主席、周副主席的亲切接见。新中国成立后,杨刚留在北京中南诲工作,担任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由于她国际知识渊博,精通英语,又懂法语,德语,成为周总理处理国际事务的得力助手。这里记述的是她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几则故事: “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1948年冬,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现出了红彤彤的笑脸,解放区的大地处胜利的歌声: 解放区的是晴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 杨刚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党中央的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周副主席亲切地接见了她。她向周副主席汇报了在美国工作的情况,受到了周副主席的赞赏。周副主席说:“杨刚同志,你奔波在北美大陆上,辛苦了!你利用国际新闻记者的身份,从事国际统战工作,结识了不少的美国朋友,争取他们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这一切使我们感到很满意呀!今天你来的正是时候,我引荐你去见主席吧!”她一听激动得像天真的小姑娘一样欢跳起来。 周副主席立即带她去谒见毛泽东主席,介绍说:“主席,这位就是《大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杨刚同志,她从香港回来了。”毛主席脸上露出和蔼慈详的笑容,伸出大手,和杨刚亲切地握手。顿时,幸福之感贯穿了杨刚的全身,她激动得热泪盈眶。毛泽东身穿灰棉布军服,裤膝上打着补丁,衣著朴素,和蔼可亲,像一个普通的老战友。宅席请杨刚坐下饮茶,用浓郁的湖南口音亲切地和她谈话,询问她是哪里人,有几个孩子,孩子在哪里……句句话郡温暖到了她心里。周恩来向毛主席介绍了杨刚在美国工作的情况,他说:“杨刚同志背叛封建家庭,参加革命,入党较早。她不仅是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记者,而且是一位国际事务活动家。她在美国团结国际友人,从事国际统战工作干得很出色,如斯诺、史沫特莱,爱泼斯坦等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是我党难以多得的优秀女干部啊!”毛泽东点头微笑,周副主席接着说:“杨刚同志,你在大公报工作了这么多年,请你谈谈大公报的情况吧。”杨刚谈了《大公报》和在《大公报》工作的同志,团结进步同事,利用报社老板给的一点自由,巧妙地和敌人进行斗争的情况。毛泽东听了她的汇报,笑着赞赏说:“哈哈,巧妙地和敌人作斗争,你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女同志嘛!” 周恩来接着向毛泽东介绍了杨刚从纽约到香港,策动香港《大公报》同人转变立场,弃暗投明的情况,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好!好!我们欢迎香港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先生到解放区来!” 以后,周恩来指示杨刚随军南下,并命她以军代表的身份,同王芸生一起奔赴上海,接管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17日,上海《大公报》发表《新生宣言》。从这一天起,《大公报》全体同人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 杨刚以上海新闻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这是中国人民最伟大、最幸福的节日,杨刚怀着无限喜悦和幸福的心情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并在现场采访,写了一篇鼓舞人心的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请杨刚同志修改定稿”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办公室就响起了杨刚爽朗的笑声,慷慨的直言。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十分重视外交政策研究工作,外交部成立了政策研究委员会,任命乔冠华为主任,杨刚为副主任。不久,杨刚任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夜以继日地协助总理处理繁杂的国际事务,成为周总理身边的得力助手。 周总理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杨刚在总理身边工作,同样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每天通宵值班,以总理为榜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她忙于起草,审阅或修改各种报告和文稿,竭尽全力,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以减轻总理超负荷的重担。 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提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即交战双方应该停火和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杨刚收听马立克的广播演说后,立即向总理汇报,总理指示说:“马立克的这个讲话,代表了朝中方面的观点,请你通知《人民日报》立即发表社论。”杨刚根据总理指示,立即起草社论-6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井愿为其实现而努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反侵略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求得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阐明了中国政府的观点。 毛主席时刻关注着朝鲜形势,亲自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分析朝鲜停战谈判问题。杨刚参加了会议,并把朝鲜停战谈判情况简要作了汇报,最后激愤地说:”美方代表毫无诚意,公然叫嚣说谈判桌上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让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种种迹象表明,美帝国主义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不狠狠地打击它,教训它,它是不会乖乖地坐下来谈判签字的。”毛主席、周总理根据朝鲜谈判情况,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研究决定了“边谈边打,边打边谈”的战略决策。结果朝鲜停战谈判拖了两年时间,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周总理对杨刚的学识和才华十分器重。她在总理办公室有看不完的电报、文件,审不完的报刊大样,写不完的文章——报刊评论、社论。特别是《人民日报》有关国际时事的社论、评论,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的,是 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周总理审阅文稿后常这样批注:“请杨刚同志修改定稿。”由此可见,周总理对她是何等信任和器重啊! 杨刚不仅有女同志所共有的工作认真细致,待人彬彬有礼的特点,而且在工作上像男同志一样,有魄力,有远见,敢于直言不讳。她有时在工作上甚至和总理争辩,总理总是认真听取她的意见。由于她国际知识渊博,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同志们称她为“国际问题专家”和“总理身边的女秀才”。 《美国札记》的出版 抗美援朝期间,为了配合国际时事宣传战争政策和称霸世界的野心,总理指示杨刚:揭露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称霸世界的野心,总理指示杨刚:“杨刚同志,你在美国战斗了四五年,采访美国各界人士,了解美国社会,写了几十篇美国通讯,请你把它整理出来,编辑成集出版,让广大读者了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吧。” 根据总理指示,杨刚收集整理了几十篇美国通讯,辑成《美国札记》,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杨刚的这些作品,细致而深刻地描绘了美国那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美国社会病态作了极有说服力的剖析,文采缤纷,七动感人,兼有散文和政治评论之美,至今被视为中国记者记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珍品。 我在这里不能将《美国札记》进行一篇篇的评述,仅介绍其中的一篇通讯《死在美国战争政策下的马蒂逊》。马蒂逊是美国资产阶级文艺理沦家,时任美国哈佛大学的文艺理论课教授。1945年杨刚在美国留学时曾选修他的文艺理论课。有一次,在讨论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时,杨刚和马蒂逊教授发生了争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各国留学生静听他们的争辩,鸦雀无声。杨刚用熟练的英语,以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生动的事实,向师生们谈到中国文艺与人民革命结合的实际情况和重大意义,对马蒂逊教授触动很大,他很佩服杨刚的说服力,情不自禁地赞赏说:“杨刚女土,你真是雄辩奇才,你的辩论打动我和同学们的心,你是我执教三十多年来在学术辩沦中说服我的第一个研究生!”马蒂逊教授和她商量,想到中国来看看,研究一下文艺和革命结合的问题。然而,这位美国学者未能实现来中国的 愿望,突然于1950年3月从波士顿旅馆的高楼上跳下来自杀了。杨刚悲愤地写道;“这个消息使我感动而愤怒。又是一个有良心的诚实的人在美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战争政策之下牺牲了。他的死具体地象征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对帝国主义统治的微弱的反抗。同时表现了那个传统的空虚和临近死亡。” 《美国札记》的出版,在当时起到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广大读者从书中记述的真人真事,认识了美国所谓民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了解了美国那个资本主义“天堂”只是少数大资本家的“天堂”。周总理赞赏地说:“杨刚同志,这本书编写得很好,你用你在美国所见所闻的生动事实教育了广大读者。” “周伯伯是大忙人,妈妈是小忙人” 杨刚身居中南海,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而她唯一的女儿郑光迪却远离妈妈,在哈尔滨读中学。195g年暑期,光迪从哈尔滨来北京看望妈妈,母女欢聚在一起,仍在机关食堂吃饭,过着集体的大家庭生活。杨刚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上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女儿见妈妈总是那样忙,除了吃饭时见面外,其他时间都很难与妈妈见面,就关心地问道:“妈妈,你每天工作这么辛苦,长期值通宵班,身体受得了吗?” “哈哈,夜间工作习惯了,妈妈就不在乎了。”杨刚笑着问女儿:“你在中南海住了这么多天,你知道在中南海最大的忙人是哪个呢?” “总理周伯伯。”光迪笑着回答说:“妈妈在周伯伯身边工作,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忙人啊!” “哈哈,妈妈只能算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忙人。”杨刚笑着说:“总理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晚上要看电报,阅文件,还要和我们研究安排工作,又是国际事务,又是治国大事,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啊!有时连续工作几天几夜,都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只好躺在沙发上闭眼养神,休息一会儿后又开始紧张的工作。有时总理忙得连胡子也来不及刮,就又要接待外宾厂。你在银幕上看到的,接待外宾除了握手礼外,还要拥抱、亲吻,周伯伯只好在小车里刮刮脸,以便接待外宾,你想想周伯伯有多么忙啊!你再想想,妈妈在总理身边工作,怎能偷闲呢?妈妈想自己尽力多做一点工作,哪怕是能够给总理减轻一丝一毫压力,妈妈也就感到很高兴了,你说妈妈该不该忘我地工作呢?” “该!完全应该!”光迪望着妈妈笑道:“妈妈,可是我不能给妈妈帮忙呀!” “你现在是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妈妈只希望你好好读书就心满意足了。”杨刚笑着告诉女儿:“今天我带你去见周伯伯,好吗?” 光迪喜出望外,顿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想起在银幕上见到的总理的形象,那是多么高大!她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跟着妈妈穿过两层园子,来到总理力、公室,只见总理伏在办公桌上聚精会神地审阅文件,杨刚向总理介绍说:“总理,这是我的孩子,名叫光迪,特来看你的。”总理竟然从他的办公桌后面站起来同她握手,这一切使她这个中学生惊呆了。光迪低着头,羞红了脸,低声喊道:“周伯伯,您好!”总理露出和霭慈祥的笑容,仿佛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摸着光迪的头发,亲切地说:“啊,你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将来要成为 建设新中国的人才啊!”杨刚向总理谈起光迪在革命队伍中长大的情况,说:“我奉命出国时,光迪只有九岁,就随着一些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大哥大姐们,乘坐敞篷汽车,翻山越岭地到了延安。在延安干部子弟学校读书时,受到邓妈妈、康妈妈的爱护和关怀。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党组织将孩子们分散转移。小光迪就跟随她叔叔转移到东北去,步行走了几个月,绕道渡海,经过朝鲜,才安全到达哈尔滨。因此,她一直在哈尔滨读书……” 总理听到这里,高兴地说:“啊!那光迪从小就在革命队阻中经受了风雨的考验呀I”总理用赞赏的目光重新打量着这个婷婷玉立的中学生。此时此刻,光迪把注意力集中到总理的两道浓眉上。她觉得眼前的总理和银幕上的一样神气,总理的眉宇间,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她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好妈妈,为能见到敬爱的周伯伯,并和他握了手,而感到莫大的幸福,她觉得自己是新中国第一代最幸福的中学生! 后来,一有机会,杨刚就带着女儿来看望邓妈妈。每次见面,邓妈妈总是那样亲切地对杨刚问长问短,有劝导,有鼓励,有关怀,亲如姐妹。邓妈妈对光迪更是疼爱,轻轻地摸着她的头发,望着她微笑:“看我们的小光迪,长得比在延安时高多了,从小姑娘变成大姑娘了,女儿长得多么像妈妈啊广杨刚见总理尚未回家休息,就说:“邓大姐,总理太辛苦了,找到办公室去值班,让总理回家休息吧。”杨刚说着就到总理办公室去了。邓大姐送她出门,望着杨刚渐渐远去的身影,亲切地对光迪说:“光迪,你是在革命队伍中长大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你要学习你妈妈的革命精神,将来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光迪高中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去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