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沔阳水乡,绿树环抱、碧水环绕之中,一幢幢木架结构、青瓦白墙、翘脊尖垛的住宅,古朴端庄,清秀俊逸,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镶嵌在美丽而广阔的江汉平原上。更有情趣的是,沔阳民间建房有请画师在屋檐下绘制壁画的习俗,称为“屋檐画”。多描绘历史人物故事场面,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线描写形的造型手段、水墨淡彩的设色原则,使画中人物表情传神,且富于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既与民居相融和谐,又与水乡环境相映增辉,是沔阳人民智慧的结晶,堪称光辉灿烂楚文化的一朵艺术奇葩。 地处荆楚腹地的沔阳建筑习俗中的屋檐画,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沔阳人民受宗教庙堂壁画的启迪,得益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影响,总结壁画避免洪水浸泡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民居壁画在房屋上的最佳绘画部位,不断摸索民居屋檐画的适合绘画形式,不断求索居民屋檐画实用绘制技巧,熔古铸今,革故鼎新,便这一壁画新品类逐步趋于成熟,终于走向定型阶段。 屋橙画内容中,各种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应有尽有,尤以场面繁杂、人物众多、历史戏剧人物画见长。这充分继承了楚壁画以人物为主的特点。如鄀庙壁画中所描绘的古代传说人物与神像就达70余位。 民居的正面墙,是装饰绘画的关键部位。正面墙的屋檐画通常画历史故事,有:文王访贤、苏武牧羊、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苦肉计、长坂坡、取荆州、千里走单骑、徐母骂曹、 三气周瑜、收姜维、淤泥河救主、岳母刺字、八锤大闹朱仙镇等。也有画戏剧故事的,如五美缘、打金枝、打花鼓、大回窑(一步登天)等。还有画神话故事的,如八仙过海、哪吒闹海、刘海戏蟾、鹊桥会、天仙配等。亦有画民间世象人物的,如士农工商、渔樵耕读、二十四孝等。大门以上的屋檐画是重中之重,常画天官赐福、三星在户、八仙祝寿、清白传家等重大题材与场面的壁画。在绘画题材中,历史人物故事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素有“唐三千、宋八百、画不完的是三国”之说。沔阳屋檐画,不同于宫观寺庙的壁画题材,一般不画佛道鬼怪人物,而乐画福、禄、寿、喜、财神与八仙等神话传说人物。也很少绘画“四灵”、“四象”、鳌鱼等“神物”。 在历史人物画幅两头的方格中,常画吉祥动物、花卉、书卷、宝瓶等,诸如岁寒三友、六合同春、竹报平安、富贵根苗等题材来衬托、装饰人物画,便人物更加突出。屋檐的瓦头:在粉塑为扇面形的瓦当中,画以花草、盘长、双全、福、寿、十字等。正面墙两边的墙垛面:画上指日高升、紫气东来、寿仙爱莲等,或堆塑倒爬狮子、青鸽白鸽等。墙垛两旁:画如意卷草,装饰高挑的垛头。房屋山墙上画八卦、吞口、卷草等。若是“吊山”则堆塑“月光”形,分两边沿山墙斜画龙形卷草至前后垛头。后墙檐很少绘画。只是在村头、路口、水边的民宅后墙,画老虎“挡煞”。 在同湾之中的屋檐画,一般不画同样的历史人物事故。如有几家同时建房,则各自请来绘画高师“比武打擂”赛画,所以风格各异、五彩纷呈、争奇斗艳。观赏者浏览一个湾子的屋檐画,不亚于参观一个“画廊”,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真有“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之感。 沔阳屋檐画与楚地传统壁画相比,有四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创新:一是把壁画从宫廷庙堂搬到乡间民居;二是把壁画从室内挪到室外;三是把壁画从大块墙壁移到了屋檐下;四是壁画绘制技法从油漆金银粉工笔重彩描绘改为黑色勾线水墨淡彩描绘。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既是楚壁画历史沉淀的体现,又是楚壁画艺术的创新结晶,更是沔阳人民在建筑上爱美心理的如意实现。在沔阳城乡,特别是农村,绘有屋檐画的民居随处可见,至少在明清就已蔚然成风。据老年人回忆,在他们的孩提时代,就听长辈说过“高台大瓦屋,画上戏几出”的俗谚,这说明屋檐画风俗早巳流传。因沔阳地势低洼,经常淹水,历代的屋檐画随着房子淹没、倒塌,早已荡然无存。解放初期,屋檐画之风最盛,不幸毁于1954年大水。加之“文革”“破四旧”浪潮的冲击,故现存屋檐画并不多。 沔阳民间屋檐画之所以能与民宅建筑融为一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筑泥瓦匠兼任屋檐画画匠与雕塑匠。泥瓦匠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担任画匠,当画匠比当泥瓦匠难,当个出色的画师更难。因为绘画要从小学起,练“童子功”;年轻时肯学肯钻,从师早,有人指点“受夹教”,少走弯路,“学得师傅样,手艺走四方”;出师后自立“门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吸取别人长处,不断提高,而且还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俗称“一招鲜,吃遍天”;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要多读文学历史书 籍,练好画外功;尤其要多看美术书籍,多临摹名人画册,多吸取与屋檐画近邻的如国画、年画等美术和戏剧、皮影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充实自己,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才能成为一位出类拨萃的屋檐画画师。 民间画师将屋檐画的技巧归纳为“八为主”画法: 画框 俗称“盘子”,以宽边墨线为主。历史人物故事画画在长方形盘子内,两头以画花鸟、动物的正方形盘子陪衬。盘子宽边墨线内画一条细黑线(称“子线”),中间才是画的位置。长盘为白底黑画,方盘为黑底白画,形成强烈的对比色。 构图 以散点透视为主。屋檐画突破了焦点透视,打破时空限制。人物逐个摆开,无近大远小之分。不同季节的花草可以回在一起;侧面的桌可以看到整个桌面。用平面表现立体,依法不拘法,随心所欲信手画,以形象的“象”和“神”为宜。 造型 又称“出模子”,以线描为主。以线描为骨,写形状物。强调“骨法用笔”,描线有力度。用线的长短、粗细、干湿等线形和刚柔、疾徐、抑扬等技法上的变化,简练、概括地表现物体的轮廓、质感和人、物的形体、动感。勾线要求流畅而不浮滑,凝重而不滞板,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人物故事 以全身形象为主。画中人在画幅中上顶格下踩格,称为“顶天立地”。画中人物不论多少,无重叠遮掩现象;多个人物在一幅画内也讲究疏密聚散、相互呼应以及姿势的变化,不显雷同与呆板, 充满生气与活力。按“立七坐五盘三半”分配头长与身长的比例。按四肢动态与立足点的变化特征描绘动作,使“戏”中人真实可信。 脸部 以正面为主。—画中的人物如同戏剧角色“亮相”引入注目。按照人物年龄、性别、身份特点归纳为“田、国、目、用、甲、由、申、风”八种脸型。再按“三停五眼”规律分布面部五官。同时画出 面部喜、怒、哀、乐等五官特征刻画人物表情,尤其是要画好眼、嘴的微妙变化,恰当地达到传神的目的,使画面人物情趣盎然、气韵生动。 色彩 以水墨为主。水墨淡彩是沔阳屋檐画的基本特征之一。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使色墨交融让呆墨变活墨。以石灰墙作底色,通过干湿、燥润、浓谈的墨色变化,呈现水墨画的清淡美。屋檐画用颜色很少,有的以水墨代色。有的即便用色,也是采用矿物质(俗称石质)颜料,仅有红土、黄丹(雄黄)、石青、石绿几种,在局部用上一点色彩。着色手法上为“随类赋彩”、单色平涂。人物面部吸取戏剧化妆法和木板年画人脸“三白法”,突出眼周围和嘴、手的颜色。衣服多用水墨渲染,有深浅变化的墨韵效果。人物一般为彩脸墨衣;花卉一般为红花墨叶。 调色剂 以白酒为主。酒有穿透性,以酒调色,可以便颜色“入木三分”,渗“咬”到石灰墙里去,经久不褪。 人物背景 以空白为主。象戏剧舞台简化道具、布景一样,屋檐画中以白当黑、化实为虚,“此处无景胜有景”,给入以想象余地。有时在人物少的长幅画中,也画点配景,只是轻描淡写一抹远山或一棵近树足矣,用来“补白”和烘托画中气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