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沔阳青+沔阳三蒸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806| 评论: 0

  沔阳三蒸: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驰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有“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馆”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   “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蒸筒蒿为上品。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勤的罗娘娘,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她从民间学来蒸菜法,以鱼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辅以佐料,其味醇香可口。起义军吃上这样 好饭菜后,士气大振.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正如叶倾城在他的《南京布沔阳青》中所说,我是楚人,所以对于楚地名格外的亲切。我也是楚人,也有着同样的感觉。    今日,在看到沔阳青后,我竟然久久不能够肆怀,一定想知道沔阳青的来历。    百度一下沔阳青。竟然会找不到关于它的东西。感到很是伤心。    我是楚人,看到湖北地名分外亲近。沔阳位于江汉平原,种粮种棉都高产,正是“湖广熟,天下足”之地,容我妄自揣测,自家棉花自家织,颜色质料想必别具一格,一如爱人的青睐异于生人的青丝,于是得名沔阳青。    这是叶倾城的解释。但是并不能够解决我的疑问。 (编者按:本人尚未看到此文之前先看的是叶倾城的《南京布沔阳青》,我尝试百度“沔阳青”,可惜没有找到任何信息,而笔者的文章真可谓是“与吾心有戚戚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