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猫郎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612| 评论: 0

  在渔泛老街中段,一间破旧的队屋深深地吸引了我。 ??老队屋空空如也,看得出好多年无人光顾,但从它身上,我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 ??老队屋建于何时,无从知晓。它的墙壁显然不是原装,一部分是青色的四琉子砖,一部分是今天的红色窑砖,这说明它至少存在于清朝。但清朝是没有队屋的,这个队屋肯定不是公有制下你一砖我一瓦造出来的,应该是老房子利用。 ??老队屋有一门一窗,门是老门,窗是老窗。门楣上的五个大字,很鲜明地打上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烙印。这五个字就是:“为人民服务”,被忘记多年了,很多人拿来练嘴皮子,做的往往相反。 ??我在其他地方见到过同样的“为人民服务”,也是毛主席亲笔题词,基本上都是水泥砌就的,年老色衰,很不起眼。这个题词与众不同,由白底花色的碎瓷片凑合而成,鲜艳夺目,就算蒙上灰尘,手一抹就行了,光洁如新。 ??外墙上有一个框框,依稀是贴《学习心得》的地方。一个记工分的黑板占了大半个墙面,上方隐约可见“旗抓纲学大寨百万人”的字样。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句话完整的原文是:“举旗抓纲学大寨,百万人民齐动员,拼命苦战七六年,沔阳建成大寨县”。 ??一直到现在,中国都是一个口号充斥的国度。这个口号是刚刚粉碎“四人帮”时提出来的,不光沔阳,全国如此,唯一的差别,是把“沔阳”二字换成了自己的县名。大寨搞得不伦不类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当时三中全会还没开,大寨的旗帜还在高高飘扬,普及大寨县是全国农民的伟大理想。那时候的理想一点都不人性化,不说向钱看,至少应该为肚皮着想啊!渔泛峰跟全国的生产队一样,铁姑娘战斗队、基干民兵排、老愚公、红管家,一个都不缺,但他们总是提不起精神。上工没有积极性,收工也闷闷不乐,看不到半点希望。他们薅草耕田,插秧割谷,完全是听命于钟声,干好干坏一个样,年底结算没一个不超支的。两年以后,他们分到手的一亩三分地异常贫瘠,看不到一丝养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那个不死不活的年代,平静的渔泛峰也流传了很多故事。有冷幽默,也有大笑话。 ??有一年队里死了一头大肉猪,死因很滑稽,不是搞不清楚,而是不需要搞清楚。明明是被一小男孩用铲子铲死的,小孩也承认了,可是队长偏偏不承认。队长终于找到了一个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典型,因为喂猪的是个富农老头。批斗会开了一整天,喊口号的有,打耳光的有,血泪控诉的也有。看看斗累了,没词了,大家就围着队屋等,都不回家,眼睛盯着大肉猪流口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吃肉,吃腻了,可在那几年,猪肉比唐僧肉还金贵啊!那天渔泛峰比过年还热闹,小孩都在禾场打滚,大人端着碗,眼巴巴地看着伙房,猪肉炖粉条的香味笼罩着整个渔泛峰。开饭时失控了,一窝风挤过去抢,谁有力气就有本事,谁吃得快就占便宜。一个叫灶狗子的连扳三碗,万分满意地摸着肚皮,准备打道回府,回味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去,不料被他岳父偷偷踢了他一脚,把命给踢丢了。岳父小声道:“苕B!明儿就没有啦!”灶狗子一想也是,揉揉肚子,重上战场。灶狗子是坐地上吃的,碗一丢就爬不起来了,撑到天亮才一命呜呼。 ??还有一年,队里请县剧团唱戏,就在这间队屋跟前,演的是花鼓戏《站花墙》。那时候渔泛峰还没通上电,汽灯马灯用了几个,还是象萤火虫,于是吊了两个夜壶照明。一位插队女知识青年觉得好奇,就捏着一口汉腔问:“那是么东西啊?”渔泛人都不怀好意地笑,不肯告诉她。女孩不依,队长只好说:“那是夜壶。”女孩又问:“夜壶是么东西啊?”队长说:“夜壶是男人用的东西,装上洋油就可以照亮。”女孩点点头,似懂非懂。第二天演《铡美案》,还没开锣,女孩就来了,大大咧咧地吆喝道:“快拿夜壶来!快拿夜壶来啊!” ??我们应该庆幸,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渔泛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每翻过一页,都会留下它应有的痕迹。哪怕是轻轻一笔,都值得我们浓墨重彩地勾勒一番。可惜岁月无情,很多记忆都随风而逝,等我们捕捉的时候,一切都太模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