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仙桃的排湖西南,有一个自然村落叫“救王台”(亦称王台,现为通海口镇碾盘村的一个小组)。该村落的居民几乎都姓王,可他们的先祖却姓韩,这是为什么呢? 元朝末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一次以头裹红巾为标志的农民大起义。其中两支义军的首领——西吴王朱元璋与两汉王陈友谅为争天下,导致了鄱阳湖一战。 决战中,陈友谅利用水上优势挫败朱军,接着派水军将朱元璋所带兵船包围在鄱阳湖湖心,大声喝令朱等受降。 朱元璋在指挥船中眼看四处受敌,左右无援,自感大势已去,长叹之余,刚想拔剑自刎,忽见手下人的指挥(明朝位列督军的武官)韩成公朝他“扑通”跪下并请求道:“大王使不得!恕臣万死,臣愿代王前去冒名去死,以报主恩……”朱元璋无可奈何,情急之下,只好含泪默许。 韩求得王冠王袍,便冒充朱元璋驾船前去假降,临近陈船便投湖自杀了。 朱元璋乘两军混战和陈友谅的大意之机,扮作军士,改乘小船,在暮色的掩护下,悄悄地逃出了南汉水军的重重包围。 不出二年,朱元璋便重振旗鼓,改变战术,反败为胜。他一举战胜对手陈友谅,以后又迅速地铲平了各地的敌对势力。 明朝的开祖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后,便追封韩成公为“救王成公王”,同时将军队指挥之职由韩之长予韩兴功接任。 接着,朱又派泥工石匠为韩成公在康南山(位于鄱阳湖畔,原为陈友谅训练水军的地方)修庙建寺,树碑立传,以铭记救驾之功。 随后,朱还派专人打听到韩的嫡系族人下落,下诏将韩族家眷从栾城(今属河北省栾城县)迁入沔阳州城内,并赐予“王”姓;同时将整个沔西的土地免征赋税恩赐其族眷耕种。 不多久,已改王姓的韩之族眷在经营数万亩粮田的同进时,拿出祖传的煅造绝技,传师授徒,利用闲暇时节,在城内生炉打造各种人们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来。由于他们的产品质优价廉,使之远销方圆数百里,并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交口称赞。旧为沔阳州城内八大景观之一的“铁匠街”(现位于沔城回族镇答家桥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 靠着皇恩祖福和他们的聪慧勤劳,王姓之族开始人丁兴旺,生活富有。几十年之后,他们一跃成为城里的首富。 常言道:“木高于林必摧之”。随着王姓势力的崛起,对于那些往日的城内横行骄狂惯了的少数官僚豪绅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他们认为自己在城内外的霸主地位,在逐渐被削弱瓦解。为巩固自身利益,这些官僚豪绅便开始相互串通。,谋求共同铲除王姓势力的策略。 明朝末期,沔阳州府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为了抑制他们的放肆行为,几个胆大的王族子弟勇敢地站出来和他们作对。但终因朝廷昏庸,地方州府黑暗势力猖獗,使得那些官僚豪绅上下勾结,坑瀣一气。他们为达到报复之目的,多次罗列数条罪状,上奏诬陷,莫须有地诽谤王族居功自大,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还捏造王族违反朝规,私自打造兵器,操练家兵,企图谋反 为了澄清事实,皇上几次派人前往沔阳州府查证,但都受到州府上下的阻碍,致使调查毫无结果。由于误信谗言,皇上只好下令将王姓族眷全部赶出城外,贬为庶民。从此,王姓之族便世代流落于排湖边,靠摘菱踩藕和捕鱼为生。为纪先祖之业绩,他们便将居住的地方叫作“救王台”了。 (作者刘闵君)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