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之岁时习俗. 立春先一日,设芒神及春牛东迎春亭,彩仗鼓乐往迎,礼毕,饰农人.牵牛于公堂,扮耕田播种状,洒谷满堂,取丰稔之兆。至立春日,用彩仗鞭春牛,取送暖迎春之意。 正月 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又日岁首。早起,点烛焚香,全家新帽新衣新履出行,燃放鞭炮,有的地方还燃烧用芦苇 扎成的柴烟,称为烧发宝柴(财),以取财发人旺之意。出行后,即返回屋内,互相恭贺拜年,大人还给小孩发压岁钱(又称压腰钱),这些礼节完毕之后,全家团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摆糖 果点心,然后摆出9个卤菜碟子和一碗糍粑,还有汤圆或面条。早餐后,主人招待来家拜年的人);正月初二日,则到外祖父、舅父冢并年;正月初三则到岳父母家拜年;正月初四日,主要是走姑父、姨父或远房亲戚家。有“拜年不拜初五六,有酒就无肉”之说。、 正月初九,为上九日,谓之大菩萨(玉皇大帝)生}],信男信女赴寺庙烧香,鼓乐鞭炮,通宵达旦。香客中,有三步一拜五步一拜的,还有一步一拜的。更有甚者,有的人袒臂单衣,冒酷寒而拜,名日烧“报母香”。还有的出远门烧香,以自然村为一个烧香人群,一个擎着架上装饰的各种菩萨(群众称为亮子菩萨)领行,高喊“南无阿弥陀佛”,人们随着引领人的口令,叫跪即跪,喊起即起,即使身着绫罗,碰到牛屎稀泥也要跪下,以示虔诚。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白天,人们吃蒸大米团子、汤圆(又名元宵)以示庆贺,晚上举行灯会,小孩子们赛灯,热闹非凡,因此,沔阳有“年小月半大”之说。还有一些人,于这天晚上,提着灯笼,在各个角落到处照一照,口中念着:“天照虫地照虫,正月十五照毛虫”,说这样照了以后,室内再不生虫。 据乾隆《沔阳州志》记载:“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又名灯节,各村购灯置社庙或人家,以敬社公,自十一日至十五日尤盛,箫鼓喧闹,列户悬灯于门,宵分始息。是夜幼女辈请紫姑问丰欠,乡人燃炬放炮竹照田间,声彻远迩,渭之赶毛狗驱疫意也”。 过了十五挂高灯,即用竹竿把灯笼扯到半空中,一直扯到二月十五才收灯,以示高灯高照、驱凶避邪之意。 从正月初一起到正月十五日止,也是农村文艺活动的高峰时期,龙灯、狮子、高跷、彩莲船纷纷云集市场,有的走街串乡表演技艺,由东家鸣放炮竹、端茶奉烟,情绪高涨,老人笑逐颜开,儿童嘻戏逗闹,与新春喜庆交织一起,另具一番情趣。 二月 二月初一是土地菩萨会,这天由村民给土地菩萨做寿,凑钱交给东家(即供奉土地菩萨之家)准备酒宴。大家饮酒之后,就将土地菩萨迎出,搬至第二家,安放在神龛上的家神旁首。如果村中有人望子的生了儿子,说这是土地菩萨送来的,要求把土地菩萨接去过一年。供奉土地菩萨的东家,吃团年饭还要敬土地。 二月十五花朝日,这天收高灯,少女也选在这天穿耳,说这天穿耳不灌(即不发炎化脓)。 三月 三月三日清明节,一族之人团聚做清明会,并在一起吃喝,然后抬起刀俎三牲去上祖坟。一些有钱人则抬着酒席上坟祭祖,穷家小户也带香纸蜡烛和茶壶上坟,表示慎终追远之意。 四月 四月,靠城关一带,有做城隍会的风俗,二十七日这天,举行迎城隍会。前面抬有城隍老爷,后面随着是高跷、龙灯、狮子,还有由各店铺扎出的“故事”和不戴面盔的“急脚子”。最引人注目的是举天星,即用一丈五尺长的竹竿,底部用棍棒扎成架子,以防止倾斜,竹竿顶部置一小座椅,上面坐大约四至五岁小孩一名,小孩穿合适的古戏服,扮演戏中角色,“故事”角色二三个不等,多是雇请贫穷人家的小孩装扮的.由人们抬着出迎。对需要走到的地方,头天晚上都要打扫干净。迎城隍会的晚上还要唱大戏,有招揽生意的意图。迎城隍会举行两天,二十七日抬着城隍老爷到城外将三头六臂的天符菩萨接进城里,第二天则由城隍老爷送天符菩萨归位。 五月 五月五日端午节,沔阳习惯称此日为“小端阳”,十五日为 龙舟竞赛活动。原为凭吊屈原,后成为城乡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光绪《沔阳州志》云:“屈原以五日投汩罗,土人追至洞庭湖,莫得济者,遂相传为竞技之戏,沔阳近亦增盛,城乡各镇皆然,金鼓花爆,龙舟飞舞,观者如堵,事虽戏而犹有古意”。 沔城还有一个“急脚子”会,古志云:“沔俗五月节作急脚子会,三十六人蒙面具,朱碧辉煌,形状诡异,执旗呜金,遍走城乡,仿古傩礼之遗”。 六月 六月六日为龙晒衣,相传,这天将衣物搬至太阳下晒,可以除霉除病。 二十四日,为雷祖生日,农村有做雷祖会者。这天,前来雷祖殿烧香的很多,并献上米、油及功德钱,吃顿斋饭回去。 七月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家家烧袱包,以祭祖先,做孟兰大会,一些吃斋的人踊跃赴会,传说“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五鬼门关”,故袱包可以从十一烧到十五日,清光绪《沔阳州志》记载;“中元备馔祭祖先,谓过月半,新亡于七月后,即荐之,皆写冥袱,于晚间焚化。 八月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在月下吃月饼,咬菱角赏月,传说,赏月要守到开天门。 九月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般文人墨士,约二、三友人,携馔登高,饮酒赋诗。 十月 十月小阳春,时令进入了冬季,但气候乍寒还暖,故名小阳春。 进入寒冬季节,有做冬季会者.举行宗族集会,订立族规。 腊月 八日称腊八日,有煮腊八粥食者,此日酿秫日腊酒,腌脯目腊肉。又是农村搬迁祖坟之日。 二十四日过小年,白天打扫清洁,晚上具茶果刍马敬灶神。在灶前摆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写在灶疏上焚烧.说这是送灶神父上天,领回全家来年的粮食。 三十日,合家团聚吃团年饭。,吃饭前,在神前、门前都张贴红纸写的春联有吃年饭关门放鞭炮的习俗。除夕之夜,有通宵达旦不寐者,谓之守岁。在出行之前,有先接回灶神再紧财 (作者胡铁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