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仙桃民间工艺-印湾斗笠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1104| 评论: 0

    仙桃市郭河镇印湾村过去是生产斗笠的专业村,全村300多户人家,有一半以上的人会打(编织)斗笠。    斗笠原来是农民戴在头上遮阳挡雨的,上世纪8O年代以前,在江汉平原的广大农村,绝大多数成年人外出都要戴斗笠,晴天遮太阳,雨天挡雨,斗笠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用具。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打破集体生产的体制后,除特殊农活外,人们一般雨天可以不下田劳作了。自上世纪8O年代以来,戴斗笠的人逐年少了。晴天男人戴草帽的人多了,雨天打布伞的多了,斗笠逐步退下了历史舞台,现在有的孩子们不认识斗笠了,斗笠要进博物馆了。   盛行戴斗笠的时期,印湾的斗笠是出了名的,其做工细,质量好,外型美观,经久耐用。斗笠是用竹篾编织,里面铺布、绞口做成的,再加光桐油就可戴了。做斗笠选用水竹篾、楠竹圈、窝竹帽、白细布等上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经编织、铺布(纸)、绞口、上苔等四道工序。斗笠当时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用品,它如同衣服一样,也成了人们特别是新婚男女的包装品。新娘下田劳动,一般都有一顶40眼三根带的新斗笠,戴上它更加富有江南水乡风情,更加显得精神靓丽。   印湾人打斗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农忙做农活,农闲打斗笠;白天忙田活,夜晚打斗笠的家庭副业。这个村的人,有的祖祖辈辈会打斗笠,没有一家是靠打斗笠发家致富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斗笠逐步被草帽、雨伞取代了。这个村的人现在虽然都不打斗笠了,但是他们却比原来都富裕多了。一天,一老爷爷带着孙子到农村老家去玩,有意指着挂在房里的一顶旧斗笠问孙子:“这是什么?”孙子说:“是锅盖!”逗得家里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作者:印晓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