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苦读 清代翰林学士、沙湖的李绂藻,在当时的沔阳州称得上是一个人物。直到如今,沙湖人犹津津乐道。 李绂藻,同治六年(1867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诗讲学土,后升任礼部左侍郎,又兼署工部和刑部左侍郎。最后调任仓场侍郎,病逝于任所。李做了三十余年的京官,可谓名震京都,无人不晓。但李绂藻之得以名传后吐,并不一定在于他后来的官位,更重要的还是他早年勤学苦读的事迹。 据传李绂藻出身于贫寒之家,童年时,父母无力继续供其念书,只好让他天天在东荆河扳罾以帮补家用。但李绂藻不甘抛弃学业,乃一边扳罾,—-边手不释卷,刻苦攻读。又由于家道艰难,饮食不继,常以炒蚕豆当餐。 李绂藻由于在艰苦的环境里,犹能发愤读书,自强不息,后来终于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因而这段“边扳罾,边苦读,边吃炒豆”的佳话便一直流传下来,人们往往用这“三边”故事激励子孙读书上进。 代帝朝河 李绂藻代帝朗河故事,鲜为人知。事情发生在消光绪年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之后,国势贫弱到了极点,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利用战争,向清廷施压,胁迫满清与其订立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瓜分惨祸迫在眉睫。中国人民仇视帝国主义侵略,纷纷起来抗争,于是就引发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爱国义举,帝国主义列强借保商、保教之名,发动八国联军攻打中国。清廷力弱,无法御敌,节节败退,京师告急,大臣纷纷逃窜,形势万分紧张。一天光绪帝正思逃亡之时,忽闻翰林院内有渎书之声。光绪帝遂入内,李绂藻接驾,帝间;“你在这紧张时刻,何以未走?”绂藻奏言:“君未走臣岂敢先行。”此言深得光绪嘉许。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出走陕西,驻跸西安、途中要经过黄河,正要渡河时,忽然风浪大作,波涌连天,光绪帝身处燕京;久属宫内,哪里见过辽惊涛巨沼,真是前台风浪之阻.后有迫兵之急,旁徨无策,惊恐万分。乃虔诚祈祷阿神,望河神停息风浪片刻,让我君臣渡河,以免遭鬼子凌辱,待回朝后定来朝祭神祗。说也奇怪.祈祷后风浪居然平息下来。 迨第二年辛丑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光绪帝才回京主事。李绂藻是光绪帝身边重臣,他办事能恪尽职守,深得光绪帝赏识。为了实现诺言,光绪帝就派遣李绂藻携带祭品到黄河风浪阻渡处去朝祭了—次,了却心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