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学校都联系过了,可他们举家搬迁了,根本找不到人。”12月15日,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邵江平一脸无奈。原来,我市08、09年高校毕业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进入了还息期,部分学生联系方式发生了更改,至今联系不到人。 在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记者看到,数十个文件夹堆放在桌子上,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为还息学生建立表格。“贷款学生毕业后,我们要逐一与学生联系确认还息程序。如果学生当初登记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化,联系起来就麻烦了。”邵江平说。 据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校期间的利息全额由财政贴息,毕业后(毕业当年9月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结息日为每年度的12月20日。今年10月,市学生资助中心就在仙桃教育信息网上刊登了还息公告,希望贷款学生主动告知新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仅有20%的学生主动与市学生资助中心联系。 对此,邵江平认为,可能是学生平时了解政策不够,加之毕业时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对于助学贷款就无暇顾及了。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规定期限内还款就行了,之前不联系也不要紧。 “这种想法除了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外,最重要的是可能会对学生的信用产生不好的影响。”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周宇告诉记者。如果学生还本付息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导致今后续贷发放困难,情况严重者,借款人及其共同借款人的个人信用会下降,并被记录下来,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影响。 据了解,我市自2007年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以来,已有近2000名学子通过这项政策顺利进入大学校园。“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希望毕业生主动意识强一点,这样这项政策才能惠及更多的人。”邵江平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