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鱼市行情看涨,渔民丰收。增产、旺销,水产养殖出现多年罕有的“小阳春”。 隆冬时节的仙桃水乡,水欢鱼跃,处处呈现出收获的景致。记者随市水产技术人员踏访湖区,从排湖之滨到东荆河畔,所见所闻,真切感受了渔民火一样红的光景。 孔德贵造出个“世外桃园” 明强水产养殖基地是今年陈场镇冒出来的新亮点,基地和周边渔民养殖河蟹喜获丰收。 基地地处排湖西南角,原来属陈场镇左桥渔场。去基地的路有点难走,车辆不能直达,有一段土路得步行。走过一段泥路后,排中河隔断去路,一行人只能乘上水泥船,撑杆过河。 绿树成行,鱼池见方,犬吠鸡鸣,炊烟袅袅,这里俨然一派“世外桃源”。而据陈场镇水产办老别介绍,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湖,周边农民都以种植莲藕为主。 太阳晒出来的油黑脸,胖墩的身材,基地主人叫孔德贵,是2006年由陈场镇招引来的。孔德贵是市交通系统职工,现在还经营着仙桃至十堰的客运线路。3年前,他来偏僻的排中河垂钓,看中了这块人迹罕至的荒湖,就与朋友一起投资水产养殖,总共砸进荒湖里的资金近100万元。现在他一个人经营着这片300多亩的“世外桃源”。 “今年河蟹产量比较高,价格也比往年好。从已经见底的几口蟹池看,每亩的产量达到了100公斤,每亩纯利在2000多元。” 孔德贵算的只是河蟹账,上季的基地还收获了2万多公斤小龙虾。基地土法散养鸡、鸭,形成了水中有鱼、虾、蟹,坡上有林木,地上有鸡鸭的生态模式。 现在他的基地每年有60多万元的收入,还请了8位当地村民做帮工,这些帮工每个人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 自从孔德贵引进河蟹养殖技术后,周围渔民都跟着他学,原来的传统养殖模式全变过来,今年明强基地周围的1000多亩养河蟹的水面都喜获丰收。 明强水产与当地村民租地合同年限是15年。 徐月姣养鳖,一年更比一年好 徐月姣的家安在鱼池上,家里来客人了,她在忙乎着做米团子,老公在房间的电脑上玩游戏。冬日的阳光照在鱼池和她的家院里,小狗躺上高处睡懒觉。徐月姣经常望着眼前这片水面,做自己的梦,希望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因为她和爱人几年经营的全部的家当都在鱼池里。 徐月姣是杨林尾镇石土地村四组人,她家鱼池面积有15亩,以前她家与湖区的渔民一样,都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从2002年起,她看到养殖户搞鱼鳖混养,效益不错,也开始搞鱼鳖混养。她贷款6000元,投入资金改造了鱼池,那年春季,引进了鳖鱼苗。 徐月姣说,她家养殖鳖鱼的这几年,一直在摸索,头两年并没怎么见到效益,2006年,鱼鳖混养给她家增收3万多元,从此,她的鱼池里有了鳖鱼种作家底。现在,徐月姣不必每年进鳖鱼苗,池里的鳖苗自繁自养。 去年,为了让池里的鳖鱼卖个好价钱,她舍不得出手,今年零星出售了一些,到现在还压着池,希望春节前后,鳖鱼价格回升,能让她家有个好的收成。 “我这几年的家当全在这池子里了!”徐月姣望着门前的鱼池,为了防止鳖鱼被盗,她和爱人整夜都得在鱼池上守着。 好的是,在记者写作此稿时,从市场上传来消息说,目前,鳖鱼价格每公斤上涨了10元。 徐月姣家的日子,真的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汪木云的沙湖“新歌谣” “沙湖好地方, 一年有四收, 春抽藕梢,夏采蓬, 秋收莲籽,冬捕鱼 乐了水乡,乐渔民!” 这是沙湖养殖户汪木云在他的渔棚里,见记者来访,即兴的“脱口秀”。 汪木云是沙湖镇油合村人,他承包的25亩水面在群兴村。这位身板高大硬朗,面庞带着水乡特有的古铜式红润,手指上戴一枚硕大的黄金戒指,他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不像是位农民。但汪木云却是一名喝早酒,春里、冬里也敢下鱼池的地道渔民。 在他家渔棚里,堆满了晒干的莲籽米,汪木云说,还有1500多公斤呢,已卖掉了1500多公斤。这批是留着春节卖高价的。现在莲米行市一天一个价,已从最初的每公斤12元多涨到现在的16元多,并且还在上涨。汪木云25亩鱼池,今年仅莲米一项收入近5万元。 鱼莲共生模式让他家尝到了甜头。春季一季藕梢就赚了1.8万元,夏季的青莲蓬也收了近1万元,现在鱼池里还有一池鱼没动,“赚万把块钱没问题!” “这个模式可有窍门了!”汪木云搞鱼莲模式已经3年了,他是个高手,附近好多村民都来跟他取经,他总是乐意教他们。 “今年鱼莲共生让渔民们发了点小财!”汪木云说,主要是产量上去了,价格也好。 五湖“放壕”,放出来年新期待 迎着晚霞去五湖外滩,成片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白色芦花在霞光的照映下,晶莹剔透,有些惹眼。远处的辽阔湖面,像撒了金子,波光粼粼。 东荆河流经江汉平原,就在这里与长江交汇,形成了一块天然的野生湿地,这是大自然赋予五湖人的一块宝地。 去五湖看“放壕”,冬腊月里是最好的季节。 五湖“放壕”就是五湖收获野生鲜鱼的方式,已成为五湖一景。一道引水渠,一道闸门,后面是连绵上百米的渔网,从远处湖泊自流泻下的湖水连同各色鱼儿顺水进入网中。 放壕的壮观场面让人难忘。在五湖放壕的地方有3处。我们到了稻草湖放壕现场,这里是阳明渔业大队所辖,村主任陈长安介绍说,从11月22日起,现在每天可以捕2万多公斤,多时可以捕3万多公斤鲜鱼。 从2006年开始,五湖人在每年春季长江、东荆河的汛期,利用野生鱼回游的时机,建起可控制的人工养殖湖泊,水面达到3万多亩,除了野生鱼种外,渔民们还一次性投放优质鱼苗,使这片湖泊成为天然的养殖场。 五湖渔场充分挖掘这片天然宝地,大力发展野生生态养殖,成为湖区渔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在五湖外滩,共有稻草湖、北五湖、南五湖建有3处壕场,在放壕季节里,每天捕鲜鱼10多万公斤。 “五湖野生鱼共有70多个品种,全部是来自长江、汉江和东荆河。这些鲜鱼由鱼贩子运到武汉、广州、上海等市场上去了,非常受欢迎,现在我们就差一个注册商标和品牌了。”村主任陈长安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