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望古城荆州,东接江城武汉,采长江汉水灵气,聚天地日月精华,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充满活力与时代气息的风貌,雄踞中华大地。吸吮她乳汁成长的一代代杰出英才,让这座自南北朝以来即为郡、府、州、县治所的荆楚名城焕发出地灵人杰的光彩! 回眸历史,她孕育了众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元朝末年,举义旗、破元兵、都武昌、称汉王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凭他的睿智和胆略,统领百万大军,创下了“三分天下陈有其二”的辉煌,成为中国农民运动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明朝正德年间,施教有方的才子童承叙,苦心孤诣教嘉靖,辅佐幼皇成才的感人事迹代代相传。 清朝道光年间,咸丰皇帝的老师陆建瀛担任重臣31年,官至两江总督、山东大主考,恪尽职守,成为一代名吏。 清朝光绪年间,进士李绂藻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任工部、刑部左侍郎,留下廉洁从政、关怀百姓的美名。 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中,首义功臣杨玉如被推举为军政府秘书长,成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作出历史性贡献。 民国初年,励精图治的卢慎之出任国务院首任秘书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理政之余,著有《三国志集解》等百余卷历史著作,成为近代著名的史学家。 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时期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解放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张难先,亲民爱民、刚直不阿,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上世纪二十年代,文韬武略的李之龙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出任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中山舰舰长。为追求真理,在那场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中献出了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 在抗日战争中,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抗日名将曾锡珪屡建战功,荣获美国总统功勋章,在中华抗日史上写下壮烈的篇章。 先后出任香港《大公报》文艺主编、《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秘书的杨刚女士,以她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学识成为中华新女性的杰出代表。 曾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和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著名农学家杨显东博士,在农业科技领域成果卓著,为我国农业科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历史,已经记录下他们的风采! 在当代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体育等领域,江汉儿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锐意进取,取得的卓越成就更是让世人叹服。他们中的代表人士有: 多次走上共和国最高讲坛,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法制讲座的著名法学家王利明; 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主角韩英的扮演者、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红全中国的著名女歌唱家王玉珍; “鲁迅文学奖”得主、被誉为中国当代新写实主义代表的著名女作家池莉; “全国优秀小说奖”得主、以农村题材文学作品震撼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楚良; “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杂文家、时政评论家鄢烈山; 有400余件作品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的著名青年词作家梁和平;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书法家邵声朗; 绘画迹象论的创建人和实践者、著名画家钟孺乾; 发明立体书法和书画指纹印的军旅书画家朱墨; 首创淡水贝立体贝雕工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 在区域经济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著名经济学家伍新木; 在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守华; 在哲学美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著名哲学家彭富春; 在世界上第一个离体重构人类DNA错配修复系统的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家李国民;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阳振坤; 被誉为“揭开工业炉燃烧革命性一页”的著名燃烧节能专家吴道洪; 中国凝胶产业创始人、成功主持研制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的科学家王海波; 获国务院颁发的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的著名光电子器件专家刘文; 首次在日地空间发现无碰撞磁场重联观测证据、获欧盟空间委员会“地球空间探测杰出贡献奖”的著名空间物理学家邓晓华; 在遥感领域取得多项世界领先成果的国际知名遥感专家顾行发; 在炉内火焰可视化检测控制研究方面取得世界领先成果的著名热能工程学家周怀春; 连续三次当选中国IT界“十大风云人物”的著名软件专家雷军; 在骨髓干细胞扩增以及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基因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著名医学专家陈柏好; 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的著名生物材料和生命磷化学专家夏志道; 在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工程中,负责测试发射和技术总体,并现场指挥发射操作口令的航天专家陶桓美; 在寻找基因签名、研究基因拷贝数量等方面获得重大成果的生命信息学家向阳; 为祖国争得巨大荣耀的奥运体操冠军和世界体操锦标赛冠军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世界女子跳水冠军童德蓉,世界男子跳水冠军巩会江,世界男子举重冠军廖辉。 …… 他们是仙桃的精英,是江汉儿女的杰出代表! 作为仙桃籍作者,在为家乡哺育出众多优秀儿女倍感骄傲的同时,萌发出把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为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真实记录下来的愿望。因此,就有了在双休日和“黄金周”奔赴北京、广州、珠海、杭州、武汉等地采访名人的行动;就有了上网搜寻海内外精英人士资料,通过越洋电话、电子邮件与身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沟通联系的行动;就有了摒弃功名利禄杂念,夜夜伏案笔耕的行动…… 虽付出颇多,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许多有识之士给我鼓励与鞭策,一些成功人士执著的奋斗精神,更是激励我克服采访和写作中的一个个困难。 诚然,还有些仙桃籍英才没能收录到书中;已收入书中的,有些人物的成长经历还挖掘得不够深、不够细。 我衷心希望,记录当代仙桃籍海内外杰出人士成长历程和奉献精神的《江汉儿女》,能成为家乡仙桃的“人文名片”,成为家乡人与海内外友人沟通联系的桥梁,成为广大青少年奋发进取的励志读本,进一步激发海内外仙桃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壮志豪情! 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期待我美丽的家乡英才辈出,期待仙桃丰厚的历史文脉代代相传!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八日 |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