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割枪“呼呼”喷出蓝色火焰,一辆黑的很快变成了“敞篷车”,底盘也被切割成数块,约20分钟后成为一堆废铁。 昨日,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与孝感市交界处的一废旧汽车解体厂内,227辆克隆的士被集中销毁。 据武汉市客管处介绍,这些车辆是该处于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间查扣的非法营运克隆的士,经过相关处理程序,进入销毁阶段。这是继2006年、2008年后,武汉市客管处第三次集中销毁克隆的士,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前,该处于2009年6月后查处的200多台克隆的士,仍在等待处理。 一辆黑的20分钟解体 记者昨日上午看到,废旧汽车解体厂内停放着大量报废公汽、机动车等。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三层叠放在停车场中央的200多台克隆黑的。 停车场边,分别是计价器销毁区、发动机堆放区、轮胎轴承堆放区、橡胶区等,200多只计价器已被拆下、砸坏,等待进一步分解;发动机、轮胎等也被解体分割,变成一堆堆废铁和橡胶残片。 据介绍,报废的士被送到该厂后,首先要在武汉市客管处人员的监督下,对计价器、顶灯等进行破坏。然后,武汉市运管处、财政局及厂方人员共同到场,分别对车辆进行登记,现场解体。一辆车被完全分解约需20分钟,车牌、发动机、计价器等部分直接破坏,钢铁、塑料和橡胶部分严格登记,分别回收,严防回流进入市场再利用。 车辆解体后,钢铁部分将被运往武钢回炉,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监督、登记程序。 八成克隆的士前身为合法车 据介绍,昨日销毁的克隆的士中,80%是已过报废期的正规的士。 武汉市客管处稽查科介绍,武汉市克隆的士猖獗,主要是从2005年开始的。统计数据表明,自2005年至今,武汉共查获黑的2741辆,其中克隆的士1721辆。去年一年共查获克隆的士387辆,平均每月30多辆。 据分析,2005年后,一辆的士每月正常营业额约为1.8万元,一些人便将已到报废期的的士改头换面,克隆车牌非法营运。因克隆的士不需交纳各种费用,收入大大超过合法的士,刺激着克隆的士地下产业链迅速形成。2006年底,武汉甚至出现报废的士一车难求的情况,还有业内人士勾结修车行,将私家车改装成的士模样上路营运。 退役程序不严致黑的泛滥 武汉市客管处人士称,的士“退役”程序不严,是导致克隆的士泛滥的重要原因。 按规定,的士营运7年后,可以由公司、承包车主卖给他人,车辆残值一般为三四千元。前两年,这些“退役”的士被要求一律卖往外地,但有人又偷偷回购。后来,不少车主将接近报废期限的的士直接卖到武汉的一些二手车市场,买主花数千元作为私家车买来后,装上顶灯、计价器等,非法跑起营运。 目前,按照武汉市客管、交管、运管部门的规定,“退役”的士只需将车身的的士标志标识去掉,就能作为二手车交易,对的士特有的车身颜色并没有强制要求进行改变性喷涂,二手的士“外衣”依旧,这成了非法营运者看好二手的士的一大原因。 此外,对黑的处罚不严,导致一半以上克隆的士被“捉放曹”。 依据相关规定,管理部门查扣克隆的士后,须进行通告,如通告期满车主仍未前来接受处理,才能依法销毁车辆。但所谓“接受处理”,就是对非法营运车辆当事人罚款5000元—10000元。据武汉市客管处统计,自2005年起,每年都有一半以上套牌的士车主愿意接受处理,将车领回;而这些车主中的大部分,之后又会重操旧业。 为弥补法律法规漏洞,打击黑车市场,武汉市客管处曾出台规定:凡出租车驾驶员“监守自盗”制造黑车、出租车公司参与经营黑车等,情节严重者将分别给予逐出出租车市场5年、取消经营资格的处罚,但至今效果不佳。 目前,武汉市的士已进入更新高峰期。有业内人士称,在武汉,顶灯、计价器等的士配套设备都不难买到,有关部门如不加强二手的士市场的监管,黑的还将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探索新法解决查处难 克隆的士不仅严重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的经营秩序,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是报废车,零部件老化、安全性能差,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武汉市客管处介绍,因该市去年捣毁了两个地下克隆车工厂,如今街头的克隆的士明显减少,但黑的仍然不少,且越来越隐蔽,已向二手“退役”的士、私家车方向发展。因克隆的士被抓后明显违法,而“退役”的士不装顶灯和计价器时与私家车一样,如果没有抓到现行或没有乘客的配合,很难取证。 记者查询昨日销毁的克隆的士资料发现,其中有的非法营运时间长达3年。武汉市客管处人士称,该处年内将探索新办法,包括启动稽查联动网络,每天组织6个专班上路,尽量迅速及时查处黑的;同时联合公安交管部门,一旦发现有乘客乘坐黑的,将全程跟踪摄像,并请乘客配合调查,让黑车无处藏身。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