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天门有个“蜘蛛神捕”

2010-4-5 08:33| 发布者: felicia| 查看: 628| 评论: 0

        人物简介  1977年,年仅23岁的刘凤想,这名“初中生”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湖北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师。目前为湖大生科院高级实验工程师。  在30余年的教师生涯中,刘凤想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与蜘蛛打交道。他和同事带领学生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省份采集蜘蛛样本,截至2008年,湖大生科院已经拥有了蜘蛛标本2万余件,珍稀品种500多个,其中水蛛标本更是全国仅有。刘凤想的“蜘蛛王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蜘蛛宝库,他也因此被人誉为“蜘蛛神捕”。2008年、2009年,他先后3次带领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前往广西、内蒙探秘“杀牛蜘蛛”、“捕鱼蜘蛛”和水蜘蛛,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当一只拳头大小、浑身长满绒毛的黑蜘蛛冷不丁地从透明的饲养罐里爬到刘凤想手上时,记者吓得大叫一声,慌不择路地逃出5米开外。惊魂未定中偷偷一瞥,刘老师却是轻抚蛛背泰然自若:“别看它长得恐怖,却是我的宝贝呢。”  ——这是2008年,记者第一次采访刘凤想时的情景。  两年后再次在实验室里见到刘老师,他仍是那副皮肤黝黑、一脸疲倦的样子。“前两天我才刚从海南采完蜘蛛回来,又带回好些新品种。”只有在谈起自己心爱的蜘蛛时,他的眼睛里才会放射出孩子般兴奋的光芒。  外人称“神捕”家人叫“野人”  张牙舞爪、结实得像大螃蟹一样的虎纹捕鸟蛛,毛毛虫一般细长、不紧不慢织着金色蛛网的金蛛,在刘凤想老师的实验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装着蜘蛛的瓶瓶罐罐。1970年初中毕业到天门市农技站工作时,他可没想到自己会和蜘蛛打一辈子交道。  “那时我主要的工作是搞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从来就没特别注意过蜘蛛。”刘老师说。1977年,他参加了湖北大学在天门举办的一个农技培训班,师从时任湖大副校长的赵敬钊教授。赵教授的专业研究方向是生物防治,而蜘蛛就是其主要研究对象。在培训期间,刘凤想表现出的超高悟性和勤奋好学令赵教授印象深刻,于是培训结束后,赵教授便将他“挖”到湖大,让他当起了生科院实验室里的一名兼职老师,辅助自己搞研究。因为有时要给大学生上实验课,刘凤想自修了一个大专文凭。就这样,23岁的他一脚跨进了蜘蛛的世界。  尽管33年来一直藏身实验室、连副教授都不是,但并不妨碍刘凤想对“八脚精灵”的执著喜爱,“看它们进食、产卵、成长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为了捕捉到种类丰富的蜘蛛样本以供研究,每年他至少要外出3次,短则20天、长则半年。因为采集的样本数量大、珍稀品种多,刘凤想被人誉为“蜘蛛神捕”,但在家里,他的爱人和孩子却叫他“野人”。“当时我儿子年纪还很小,我出一趟门回来他就不记得我是谁了。看到我胡子拉碴、晒得像黑炭一样,他还会被吓得到处躲,几天都不敢正眼看我。”刘凤想大笑着说。  为捕蜘蛛九死一生  从新疆到云南,从西藏到山东,蜘蛛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个省份,刘凤想老师寻觅的足迹也遍布了这些地区的森林、水涧。而野外,是毒蜘蛛、马蜂和毒蛇的天下,随时都潜伏着危险。  一次在云南的原始森林里,刘老师不小心用木棒打掉一个马蜂窝,黑压压的马蜂瞬间倾巢而出,包围了他。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定定地站在原地,半个小时后马蜂才渐渐散去。“马蜂只会蜇移动的物体,要是我当时吓跑了,非被它们蜇成筛子不可。”  而在广西捕捉一只虎纹捕鸟蛛时,他又被蜘蛛一口咬住手指,鲜血直流。“蜘蛛的毒液其实很少,人们害怕它更多的是因为它看起来很恐怖,实际上它们都是益虫。”刘老师说,即使是被称为世界五大毒蜘蛛之一的“黑寡妇”咬伤,一般也不会致命。“如果手指被咬到,可能整个手臂都会肿胀,甚至抽筋,但一般大人都能抵受。新闻里说有人被咬死,多半是孩子或是对蜘蛛毒液过敏的人。”  除了危险的动物,令人意想不到的山洪、泥石流也数次险些让刘凤想丧命。2001年6月,他和几位老师在去西藏的路上碰到了泥石流。“车轮全被埋了,我们就下来帮忙拖车子,一不留神,旁边山上飞来的一颗鸡蛋大的石头砸中了我的头,当场昏了过去,几个小时后才苏醒。”他摸摸头上的伤疤,显得有些后怕。  但所有的危险都没能阻止刘凤想追寻蜘蛛的脚步。“只要能抓到一只好蜘蛛,哪怕前面吃再多苦我也不在乎,所有的辛苦都会因为这个小东西烟消云散。”他说。  三上央视解密蜘蛛杀牛捕鱼  33年过去了,实验室里的蜘蛛标本已经放满了好几个柜子,刘凤想老师自己也说不清到底亲手捕捉过多少只蜘蛛。“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分析,我总能提前知道要去的地方可能藏着什么样的蜘蛛。”这样又快又准的“抓捕”,让刘老师每次外出,总能收获上千只蜘蛛。甚至是中科院专家找了好几个月都“芳踪”难寻的珍稀品种盘腹蛛,刘老师出马后很快就一次性捕回五六只。  “蜘蛛神捕”的美名开始在业界广为流传,这也引来了央视的关注。2008年5月初,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邀请刘凤想一同前往广西,试图揭开当地“杀牛蜘蛛”的秘密——在广西小镇桐棉,传说有一种蜘蛛能咬死大水牛。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刘老师得出结论:这种毒蜘蛛可能是蜘蛛世界中最大的捕鸟蛛中的一种、背部有花纹的“虎纹捕鸟蛛”。经过近两个月的寻找,他果然在镇子里发现一只,而当地居民确认这就是“杀牛蜘蛛”。刘老师笑着告诉大家,之所以流传蜘蛛能杀死水牛,可能是在水牛吃草的时候,舌头被蜘蛛咬了。由于虎纹捕鸟蛛的毒性比较大,牛舌头因中毒肿大而无法进食,久而久之便饿死了。  2008年7月,他又带领《走近科学》的记者,在国内首次找到了终身生活在水下一米处的水蜘蛛。  刘凤想说,今年7月中旬,他又将第四次与《走近科学》携手,去新疆解密人们谈之色变的“黑寡妇”。  退休之后谁承衣钵  即使充满热爱,刘凤想也毫不讳言:捕蜘蛛是件苦差事。  为了培养接班人,他每次去野外都会带上一两名学生。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所有人的食宿都必须节约。“有时候早饭是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吃完了再装4个馒头带瓶水,这样就着榨菜能在山上管一天。”顿顿啃馒头,加上高强度的野外工作,一次,一名胖胖的学生跟着他出去捕蜘蛛,不到40天后回来一称,体重一下子减掉了20斤。“很多学生去过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去了。”刘凤想无奈地说。
  不仅野外工作的条件艰苦,就是在实验室里研究蜘蛛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主要是出成果太慢。”刘凤想说,他所进行的蜘蛛生物、生态学研究,需要对活体蜘蛛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一般3-5年才能出一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而目前国内能成功养殖活体蜘蛛的,只有湖北大学。“现在搞蜘蛛研究的多数属于分类研究,采集几个标本,观察一下是不是新种就可以写文章了。而我的研究,首先要养好蜘蛛,然后观察它的各种习性,一旦蜘蛛死亡,实验就得从头开始,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的。”  与蜘蛛亲密接触了33年,刘凤想毕竟已是56岁的老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现在眼睛不行了,老花了,只能看远不能看近,捉蜘蛛的时候就很不方便,估计再干几年,眼睛就要‘罢工’了。”因此,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事业继承人的问题。“这个苦不是一般人吃得了的。一个学科的建设可能要花十几年的时间,但一旦没有人再继续研究下去,一两年之内就会垮掉。”每谈及此,刘老师深感无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