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6月7日报道 19岁的杨蓉蓉已经从鬼门关里走过了一圈。医生说,蓉蓉能否活下来,关键要看接下来的几天,如果继续抢救,蓉蓉活下来的机会应该很大。但是,如果停止抢救,蓉蓉的生命将会很快枯萎。 蓉蓉之所以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原因是在6月1日下午,她喝下去了小半瓶剧毒农药除草剂。而这个19岁的花季女孩儿之所以要服毒,“因为孩子被学校给骗了。 ”蓉蓉的母亲说,“学校说交3万块钱就能送孩子出国研修,结果钱收了,事情没办成,还不给退钱。孩子想不开,一气之下喝药了。 ” 起因 中介进学校招聘 3万元保送出国研修 负责送这些学生出国的,是一家名叫大泽船务的中介公司。 “这家公司跟学校方是合作关系,孩子出国的费用也是学校给代收的。 ” 大连日韩语翻译学院是一所办校10多年、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办高校,杨蓉蓉曾于2006年至2009年间在这所学校读书。“去年5月,我们孩子快要毕业时,学校通知孩子,说现在有一个去韩国研修(出国劳务:记者注)的机会,只要交3万块钱就能去。 ”蓉蓉的母亲梁芬说。 负责送这些学生出国的,是一家名叫大泽船务的中介公司。“这家公司跟学校方是合作关系,孩子出国的费用也是学校给代收的。”该学校另一位学生家长陈某向记者出示了一张盖有学校公章的现金收讫单复印件,“我们这些家长觉得,能出国挣钱的机会很难得,再加上又是学校组织的,肯定放心,所以也没犹豫,很快就把钱给交了。 ” 蓉蓉的家境十分困难,也正因如此,懂事的蓉蓉更想早点找一份工作,分担家庭负担。“孩子着急挣钱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一下子要交3万块,我哪里有这么多钱。 ”原来,梁芬是四川南充人,早年与丈夫离婚,一直是一个人抚养蓉蓉。前几年,梁芬带着蓉蓉来大连投奔亲友,靠她在外打零工养家,“我一个月顶多挣一千多元,仅够我们母女两个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供她出国。 ” 但是,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前程,梁芬一咬牙借了一部分高利贷,这才凑足了给蓉蓉办理出国研修的费用。“第一笔钱交了3万元,然后还要参加培训等,又陆续交了将近2万元。 ”梁芬说,“我们问学校,孩子什么时候能出国,学校向我们保证4个月之内就可以出国。 ” 不过,眼瞅着4个月时间过去了,蓉蓉也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但出国的事情依然没有任何眉目。这时,梁芬和其他一些学生家长有些着急了,一次次去找学校。“校长亲自接见了我们这些家长,他跟我们讲,出国的事情肯定没问题,他让我们相信学校。 ”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瞅着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这时,梁芬也渐渐意识到,可能要出问题。 结果 中介原来是骗子 女生情急喝下农药 在一遍遍找学校理论期间,从未读过书的梁芬忽略了蓉蓉的感受。 “孩子知道我没钱,送她出国的钱都是借的,现在钱被骗了,心里很难受,觉得对不起我。 ” 今年初,蓉蓉突然从一个同学嘴里得知,出国研修的事泡汤了,因为那家中介公司是骗子。 得知这个消息后,蓉蓉赶紧和母亲一起找到了学校去求证。“这时学校开始改口了,称他们跟那家中介公司也不是合作关系,只不过是那家中介公司来学校办了一场招聘会而已,具体事情跟学校没有关系。 ”梁芬说,“学校还告诉我们,那家中介公司的老板已经因这件事而被警方给抓了,至于学生交的钱,要等警方把案件处理完之后才能有结果。 ”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心疼钱没了的”梁芬开始一遍遍找学校理论,希望能把被骗走的钱给要回来。而在此期间,从未读过书的梁芬忽略了一个人的感受,那个人就是蓉蓉。“孩子知道我没钱,送她出国的钱都是借的,现在钱被骗了,心里很难受,觉得对不起我。 ”6月1日早上,梁芬、蓉蓉和其他几位学生家长再次来到学校,在校门外等了4个多小时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之后,蓉蓉的心理彻底崩溃了。当天下午4时许,蓉蓉趁家里没人的时机,喝下了小半瓶除草剂,然后给家人留下一封遗书,躺在自己的小床上静静等候死神的降临。 当梁芬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她看到蓉蓉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也并没有特别在意。然而,到了晚上9时许,蓉蓉开始呕吐,梁芬才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在梁芬的一再追问下,蓉蓉说出了自己已经服毒的事实。 当晚,蓉蓉被送到庄河市人民医院急救。由于病情危急,第二天一早,蓉蓉又被转送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经过6天的抢救,蓉蓉的病情有所好转。 ”蓉蓉的一位亲属说,“但是每天近万元的抢救费,我们确实承受不起。 ”为了给蓉蓉筹措抢救费,梁芬甚至找到主治医生,哭着要求卖肾,但被拒绝。 回应 中介公司所有电话停机 学校:我们和中介没有合作关系 对于学校一开始向学生“打包票能出国”的说法,这位人士表示,“学校当时被骗了。 ”而对于部分学生家长手里持有 “盖着学校公章的现金收讫单据复印件”这件事,这位人士表示对此不知情。 昨日,因无钱继续抢救,梁芬被迫将蓉蓉转出花费更高的重症监护室,转进普通病房,这个19岁花季少女的生命再度告急。能否起死回生,又成了一个未知数。而让梁芬感到绝望和气愤的是:“这期间学校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 ”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大连日韩语翻译学院的工作人员,听完记者的采访意图后,这位工作人员让负责帮助该学校处理法律事务的人给记者打来电话。 据这位负责处理法律事务的人士讲:“在这起事件中,学校也是受害者。 ”他着重申明了三点内容,“一是学校与那家中介公司没有合作关系,那家中介公司主动要到学校来开招聘会,学校自然欢迎;二是学校没有从中收取这20多名学生的出国研修费用,钱是被中介公司给收走的,与学校无关;三是对于蓉蓉的遭遇,他个人深表痛心,并一定会将这个情况转告给学校领导,希望校方能酌情给蓉蓉提供一些人道主义帮助。 ” 对于学校一开始向学生“打包票能出国”的说法,这位人士表示,“学校当时被骗了。 ”而对于部分学生家长手里持有“盖着学校公章的现金收讫单据复印件”这件事,这位人士表示对此不知情。 与此同时,记者也试图与当事另一方大泽船务中介公司联系,但该公司所有办公电话与负责人手机全部处于停机状态。 延伸 民办院校屡成“能人”骗钱目标 事实上,就在上个月的22日,本报就曾以《“能人”撑腰,校长承诺“交钱就当空姐”》,报道了甘井子航空乘务培训学校轻信“能人”,让学生交10多万元去当空姐,结果被骗的事件。事隔不到半个月,类似的事件再度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之内。这些民办院校,缘何屡屡成为不法中介、“能人”行骗的目标呢?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一些民办院校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随着公办高校的扩招和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兴起,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的民办高校在吸引生源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而为了吸引生源,一些民办高校急功近利,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资源上,而是放在了拼就业率上。 “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正是瞅准了民办院校管理者的这种心理,很轻易便能取得这些学校的信任,堂而皇之地以合作者的身份进入了学校,骗取学生的钱财。 ”而如何才能减少类似事件发生,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关键还是应该加强对民办院校的监督与考评,特别是对那些以包分配、包送出国等为诱饵,用不实许诺吸引生源的学校,更要坚决进行处罚,以此来净化环境。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