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主体不多、经济总量不大仍然是仙桃最大的实际,大发展必须大招商,快发展必须招大商。” 3月中旬,市长刘新池在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此时,规划面积23.16平方公里的南城建设如火如荼,一个共识慢慢形成:打造发展平台,是一种战略选择,要付出战略代价,追求战略利益。 今天,战略效果开始显现:元至5月底,央企武汉普天进驻南城,台湾富士和机械落户,一大批项目密集签约,南城迎来招商引资的“井喷”时期。 这一切,因何造就?又该如何看待? “客商找上门来,密集签约,项目集中。” 新区里的新气象 6月10日,一名孝感客商找到沙嘴办事处,咨询落户南城事宜。负责接待的办事处副主任陈安超问他:“为什么找我们?” 回答很简单:“仙桃人说到哪里做到哪里,更有我看好的工业平台。” 这个回答让陈感慨:“诚信仙桃的牌子比自己说什么都强。” 此前一天,记者在龙华山办事处采访时发现,工业专班负责人正在清点合同。“项目很多,需要筛选。”这位负责人坦言,“排队签约,对我们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压力不小。” 5月20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代表团来到沙嘴,实地考察南城。介绍者,正是落户沙嘴多年的湖北康派克公司,他们给代表团考察的理由是——这里是中国的“体操之乡”。 一个现象正在形成:投资、考察向南城集中,签约密度增大。 元至5月的半年时间里,央企进驻,台资落户,抢滩现象目不暇接。普天铅酸蓄电池,投资3.2亿元;台湾富士和机械项目,投资4500万美元;立泰钢材城项目,投资6.5亿元;诺得胜制药项目,投资1.5亿元;物流、制药、新能源……项目接踵而至,南城迎来了招商的丰收期。 此前,纳伟仕高科技集团项目、现代中加科技城项目、湖北展业新材料项目、武汉晨扬电子项目均已在建,部分企业甚至已经排好工期,开始了生产倒计时。 现代中加科技城,总投资约30亿元,由湖北现代城建集团与加拿大贝祥投资集团共同投资。1月开工后,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可望于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今年3月30日,投中集团举办2010 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贝祥投资集团创立者之一、曾担任加拿大驻华大使五年之久的贝祥先生说:“现在民营企业在中国是最好的时期。” 凤凰台上,凤凰欲飞。 投资与招商,选择总是双向的。 “南城新区建设进程中,受益群体皆大欢喜。” 同心,自然协力 从空中看,仙桃城区被宜黄高速公路生生断开,左手乡村,右手城镇,南北界限分明。 对历届市委、市政府而言,这都是一道天然的瓶颈,跨越它的想法由来已久。 2008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建设南城新区,就此迈出了跨越宜黄高速的城市扩张步伐。 此后,省政府对南城规划批复,仙桃的“野心”也得以彰显——中心城区重点向南跨越沪蓉高速公路发展南城新区,使之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大平台、以城带乡的统筹区、集约节约的试验区、科学发展的实践区、和谐仙桃的先行区。 实现“野心”的途径之一,是招商。 盘点自2009年以来的仙桃经济,招商是最闪亮的关键词。 一个故事被招商专班所熟知。2007年,台湾健鼎电子开始在全国40多个城市筛选,第一轮保留了20个城市,第二轮保留了12个城市,第三轮保留了6个城市,第四轮保留了4个城市。在硬件设施稍逊一筹的情况下,仙桃走到了最后一轮。 凭什么?台商的观点很鲜明:“执着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良好服务意识,这是我们所看重的。” 历时三年,接触、评估、考察、谈判……对缺乏资源禀赋的仙桃来说,招商的价值与发展的冲动一样强劲,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南城平台是这种强烈发展冲动的必然,更融进了普通仙桃搬迁户的情感。 绿湾是南城搬迁的首批村庄。如今,还建房已成居民小区,迁村腾田的农民在就近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周边村庄村民的观点随之改观。 叶河村,四组,村民柯贤木。有项目落户了,他不理解,不支持,索要青苗补偿,提要求:“我的苗子,你赔别人十块钱,得赔我一百块。”看到大多数村民拿到统一的耕地补偿、青苗赔偿后,他拿起了铁锹,做了项目工地上的一名小工。 柯顺才,叶河村民。征地,他反对,后来不反对了,因为村民得到的实惠眼见为实。“让我到工地上做义务工,行不行?”他找到南城建设指挥部游说。 观点的转变源自现实的变化,合力的形成基于共同的利益。 南城新区建设进程中,受益群体皆大欢喜:搬迁户进新家,企业家搬新厂,产业集聚涌向南城,党员干部乐见其成。 从书记市长到招商专班,从党员干部到搬迁村民,在事关明天的议题上,齐刷刷地站在了经济加速的起跑线上。 同心,自然协力。 “环境是‘生命工程’。服务好不好,落实是关键。” 取信客商说到做到 南城新区,是今天的仙桃人做的一个关于明天的梦。 现实是:梦想很美丽,圆梦很艰辛。 圆梦路上,市委、政府头脑清晰:招商是动力之源,环境是“生命工程”。具体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指标十分简单:服务好不好,落实是关键。 市委、市政府很清楚,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招商经济,而今天的招商已近乎于近身肉搏,竞争之激烈超出想像。政策、区位、资源都不占优之下,要想拔得头筹,必须苦练“内功”,打造服务优势。 2009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日整治”,剑指经济发展环境的不良现象。一时间,从机关干部到职能部门,纷纷走进企业调查,征求企业意见,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整改,以此拉近管理部门与企业的距离,一个“发展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在全市固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武汉祥鸿公司,台资企业,去年2月签约,5月投产。公司落户之初,负责服务的沙嘴办事处当起了“保姆”——总经理没地方住,帮着找房;生活不习惯,帮着找厨子。后来,总公司在上海办厂,要调走身在仙桃的台湾籍经理褚国忠。褚不舍:“这里太好了,都不想走了。” 对客商的话,沙嘴办事处党委书记魏尚艳有自己的理解:“服务就是落实,就是承诺执行到位,客商的满意就是对我们的回报。” 6月8日,暴雨突袭仙桃,魏尚艳在第一时间赶到在建项目纳伟仕工地,她担心的是工期是否会有延迟。“我不在乎老板对我是否客气,说到做到才是重点。” 湖北展业新材料项目,投资2亿元。签约之初,承诺证照办理时间为3个月,经手的沙嘴办事处2个月内就完成了。办事处催企业:“我们的服务已到位,你们的速度要跟上。” 这样的案例是一个缩影。放大了看,它是一个城市“说到做到”的写照。 招天下客商,就要取信于天下客商。 说到做到,表达的是承诺,体现的是效率。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