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钱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激越的鼓乐声,韵味十足的唱腔响起,一场皮影戏正式开锣。台下,老人们坐着板凳,摇着蒲扇,边看,边依依呀呀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 “大家好,我是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的第三十三代传人武小松……”带有仙桃方言的唱腔一起,台下掌声和笑声一片。幕布上,头戴帽子的“武小松”在灯光的照映下,身动影随,活灵活现…… “这是新排的剧,叫《武小松与老小虎》,今晚第一次演,还有点紧张呢!”演出间隙,后台的“老小虎”汤运波对记者说。演出进行中,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叫好声。“没想到新故事这么受欢迎,以后还要多写一些新剧。”汤运波十分激动。 老汤是长土尚口人,今年66岁,唱皮影戏近50年了,除了对各种经典剧目情有独钟、烂熟于心,更喜欢倒腾点新故事出来,这台新剧就是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的。“现在皮影戏的观众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要是题材不创新,跟不上时代,怎么能吸引年轻人呢?”有了这样的想法,生活中老汤格外留心,收集各种演出、小品、新闻里的段子,积累各方面的灵感。 “这出戏的灵感来自于电视上的一个小品。《武松打虎》本来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但现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老虎成了珍稀保护动物,当然也不能看老黄历了!”他笑着说,“今年是虎年,世博会也开了,就写了这出剧,唱一下虎年新鲜事。” 这不是老汤第一次唱皮影戏新戏,之前,他也编了《落叶归根》等几出戏,演出后特别受欢迎。新戏的上演,老汤发现年轻观众对皮影戏也十分感兴趣,“这让我编新戏更有热情了,皮影戏不能只是《说岳》、《隋唐演义》了,要跟上时代。这既是满足观众之需,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之必要。”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武小松与老小虎》演完了,灯熄影收,故事落幕了,但客人们还饶有兴致地哼着那醉人的“哟唉子哟”。(记者尹玲玲 实习生任妤)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