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我市一水利建设工地挖开一座古墓,墓中有古钱币、藏钱罐、砚盘等部分随葬物品。经文物部门勘查,初步分析该地为大型墓葬群,面积达2万平方米,约有几十座古墓。 据介绍,该墓位于三伏潭镇毛小村一河道底部,墓地南北向,呈长方形。经清洗的正方形青砖上,依稀可见朱砂丹记和白色凝状物。当天,施工人员在疏挖河底淤泥时,挖开一青砖砌成的套棺墓葬。棺木因年久腐烂,内有古钱币、藏钱罐、砚盘等物。一知情村民称,“古钱币大部分已锈蚀,有藏钱罐和砚盘等物均被人拿走。” 5月10日,市文物管理所派专人赶到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发现该墓葬是一座砖室木棺墓,用小青砖砌外室,内套一层木棺,并用糯米石灰浆浇灌加固。墓室长约2.5米,宽约1米,深1米。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民工将私分的文物全部上交市文物管理所,这些文物包括一件黑釉陶罐、一方斧形砖砚及一块砖碑(字迹已模糊不清)。 经市文物部门确认,这是一座明代墓葬。“根据古墓的形制、砖碑和随葬物等,确认系明代墓葬。其河道底部的多座古墓,因不具备发掘条件,现已实行回填保护。”市博物馆馆长郑军称,这次出土的相关文物,对于研究当时仙桃地区的丧葬习俗及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价值。 文物部门调查发现,该墓葬偏东位置还有一座清代墓葬,这说明此地从明清时代就是一块墓地。“我们初步分析为大型墓葬群,面积达2万平方米,约有几十座古墓。”博物馆副馆长余立介绍。下段时间,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发掘。 据了解,当前我市在农村土地平整中,已发现多处古墓群和文物遗址。文物普查部门吁请各地切实保护地下文物安全,一旦发现古墓和遗迹,要及时报告,随意挖掘属违法行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