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黄潭镇万场村瓜农们特别繁忙,试种的新品种西甜瓜果肉香甜,刚从田间摘下来还粘连着黄泥巴,就被路人、商贩买走了,变成了手中一叠叠钞票。他们又忙着育苗,翻田,开始下季西甜瓜的种植。 踏进万场村,首先看到的是笔直的村级公路,路两边青松翠柏,彩砖整洁,贯穿瓜果大棚的一道道灌溉渠清澈见底,红瓦白墙的村庄坐落在“母亲河”(天门河)的怀抱之中,一派世外桃园的景象。“别处的新农村是建出来的,我们的新农村是种出来的。”万场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平感慨道。 是的,种瓜得瓜。近几年来,紧邻镇区的万场村人依靠科技种植西甜瓜大踏步走上了新农村建设之路。1998年,为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村里开始在摸索中试种西甜瓜,取得了一定效益。为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全村农民增收,2002年,该村迈出了向科技求发展的第一步,从省里请来专家为农民讲解西甜瓜种植知识,并多次组织村民前往外地一些成功种植瓜果的基地参观学习,向村民无偿供应种子、地膜等,在村里大规模推广西甜瓜种植。当年,一亩瓜地可收入1000多元。远远超过传统作物的收入。此后,万场村瓜果种植面积不断提高,2003年,万场村被授予全省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基地。 在村民汪金树气派的楼房前,品赏着香甜可口的西甜瓜,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种植西甜瓜的酸甜苦辣:“2007年,村里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万场瓜果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万长’牌商标,基本解决了西甜瓜销路的问题。但是,土地的反复翻种,产量在下降;品种的退化,瓜质越来越差,我们感觉西甜瓜种植走入了困境。这个时候,万场村先是被黄潭镇作为新农村试点村,又在2009年被市里纳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得到了镇里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渡过了难关。” 在新农村建设中,市委统战部、市烟草局驻点万场村。在这两个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各种扶持项目让瓜农们得到了实惠。市委统战部、市烟草局与村委会一起筹资对村里瓜田700米排灌沟渠进行了疏通、硬化,协助村民整理土地,优化了土地质量。同时为瓜农们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温室育苗大棚,为培育改良品种提供了保障,并请来省市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在西甜瓜育苗、播种、生长、成熟期进行全程指导。此外,黄潭镇委镇政府严格为万场村瓜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多方考察后从全国各地引进了适应在万场村种植的西甜王子、翡翠王子、香蜜、白娘子、贵妃等十多个西甜瓜新品种,并积极在万场村推广西甜瓜种植设施栽培新技术,由传统大棚露地种植向立体栽培转变。在选好优良品种的同时,通过大棚内搭网状架子和施用测土配方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西甜瓜的产量、甜度、光泽度。2009年,万场村西甜瓜走进了城区各超市,户平收入达25000元左右。今年,万场村有313户村民种植西甜瓜,种植面积达13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1%。这季收获的西甜瓜的甜度和质量超历史之最,全村收入达650万元。 小小的西甜瓜,撑起了万场村的经济大梁。如今,万场村已拥有三轮摩托、农用车200多辆,全村95%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不少村民还开起了小轿车。 “村民富裕起来,村级资产也有了,村里的新农村建设更加红红火火了。”李大平和村干部们乐呵呵地说,现在的万场村除了一条是石子路外,组组都通了水泥路,埋设了下水道涵管、铺设了彩砖,村民小区内花草艳丽,垂柳依依,路灯整齐美观,成为了黄潭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目前,‘万长’瓜果正向农业部门申请‘绿色食品’标志,来年还将进行西甜瓜的立体种植、电热毯育苗、无土育苗等一系列科学种植,加快西甜瓜产业规模化进程。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招商引资,在村里创建瓜果汁加工厂,进行西甜瓜的深加工,届时,万场村一定会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李大平言语里充满了信心,一条瓜果产业的致富路正在万场村里延伸。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