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天下热点 查看内容

江苏一高考高分作文被指抄袭 作家吁宽容

2010-7-6 09:11| 发布者: 陌上花| 查看: 478| 评论: 0|原作者: 谢静娴

何以逃过阅卷组专家火眼金睛?
记者了解到,由于作文主观性强,每年高考阅卷中对作文的评分尤为慎重。比如今年阅卷,平均一篇作文会有3.5人批改。最多的时候一篇作文可能要六个人看:两名老师评阅,一人复查,小组长再看,质量组再查,最后是总负责人评判。
“说实话,这种情况真的不稀奇。”昨天,参与今年阅卷的一位语文老师说,短短10天内批阅完50多万篇作文,工作量极大。正常情况下,一位老师每天要批改300篇作文,最多的500篇,一天的批改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根据计算机测算,他批阅一篇作文是80秒,这还高于所有老师的平均值,速度快的老师不到一分钟就能改完一篇作文,速度很快,不可能细究某一篇文章。如果阅卷老师感觉一篇作文似曾相识,也不能贸然评判这篇作文是抄袭或是仿作,要拿原文来比照。
“更何况,老师们平时的教学任务就很重,这些期刊上的文章不可能全看到。”在他看来,这样的作文“漏”出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网友声音
即便天才,也从模仿开始
在博客上披露了这一“抄袭”事件的网友“云岫无心”说,“自己在悲哀之余,我还要为这位考生叫一声好。”在他看来,他(或是她)抄袭的原文是发表在《散文》杂志上的,而不是从什么“文摘”之类,或是“作文素材”之类特别受一些中学师生追捧、特别急功近利的报刊选取来的,这至少说明这位同学平时还是能读些文章,阅读面还算是宽的呢。更有网友表示,“即便是天才,也是从模仿开始的。”
昨天,南京一位语文老师看完这篇作文后也感慨,从行文上来看,这篇作文的作者应该还是一个挺有才气的孩子,文笔也不错。考生肯定是看过作家的这篇散文,印象也比较深刻。在写《绿色生活》这篇作文时,这篇散文可能给了考生一定的启发,但考生在原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观点和发挥,并没有完全照搬。
作家求情
孩子有发挥,请大家宽容
被“抄袭”的作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几经周折,记者昨晚终于联系上了李汉荣。李汉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采访前,李汉荣提了一个要求,“采访可以,不要针对这个孩子,别害了他。”
听记者说自己的文章被高考考生“模仿”了,李汉荣一点儿也不惊讶,因为这也不是头一遭了。“前两年,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一间房子的消失过程》就被抄袭了,当时网上也闹得沸沸扬扬。后来我上网看了一下,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改动很少。”电话中的他告诉记者,从记者这次描述的高考作文来看,没有当时的那篇严重,而且这位考生还作了发挥。

作为长者,作为曾经的高考考生家长,李汉荣对这件事尤为包容。“孩子们考大学不容易,千万别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孩子的前途,如果处理不当对这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这几句话李汉荣颠来倒去强调了好几遍,希望这篇报道尽可能不要伤害当事人,希望他看到新闻报道后,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这类事的发生并不能完全责怪这个孩子。”李汉荣有自己的理解,这和如今的社会风气、道德教育缺失都有关,同时也和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采访的最后,连“被抄袭”的作家李汉荣也特别拜托记者,希望能代他向公众呼吁,请大家对这位孩子宽容一些,不要深究,而他本人也绝不会再追究这件事,“宽容地对待别人所犯的错误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