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史强 ……………… 汉江仙桃站水位持续上升,已达33.67米,逼近分洪要求的35.45米,仙桃市三防办副主任何国顺介绍称,预计27日20时至28日8时,汉江洪峰将会抵达仙桃,杜家台分洪闸目前面临着严峻挑战。 刘德标告诉记者,从25日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带着200多名民兵住到堤上。“200人要负责4700米的大堤,平均下来其实人很少”。为了工作不出纰漏,他经常身先士卒,早晨8时上堤,晚上7时才休息,其他人可以一天两班倒,而他工作起来经常就是没日没夜。 刘德标的家在市区,离大堤有10多公里,“几天都没有回家了,虽然很想念家人,但险情一天不解除,我就不能下堤。” 昨日,记者从仙桃市武装部负责人口中得知,像刘德标这样奋战在大堤上的民兵有2200人。 面对随时可能会分洪的严峻形势,附近村民们虽然心疼不舍,但都表示愿为大局舍小家。 61岁的李执正是杜家台村村民,他家有10多亩农田位于行洪道内。因前段时间持续大雨,家里的庄稼已经都被水淹了,一家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往外抽水救庄稼。 李执正说,这片位于行洪道内的地非常肥沃,正常情况下,每年可收近万斤稻谷。“我还有5亩地的芝麻,收成都不错”。但如果这次杜家台分洪,李执正这已基本到手的收成就会全部泡汤。 李老汉说,虽然自己心疼,但他明白泄洪对于汉江防汛的重要性。他称,小时候曾看过汉江发大水,将周围村庄淹没的情景,“到时候乡亲们的损失会更大,目前,只要国家需要,我愿意舍小家保大家”。 37岁的村民胡华子也是一样的想法。为了创业,她和几个亲戚建起了鱼塘,水面有60多亩。但前段时间的大雨,已经导致漫塘,损失不小。如果泄洪,她的鱼塘将会顷刻间变为乌有。但胡华子表示,如果自己只顾着眼前利益,洪水一旦暴发,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其他人,她愿意随时听从政府指示。 背景:分洪闸曾分流194.36亿立方米 杜家台分洪闸管理局局长田新华昨日告诉记者,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建于1956年4月,上连汉水,下通长江,是汉江上游和长江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分流汉江洪水、调蓄长江洪水、滞排区域渍水的任务。从建成至今已运用20次,分流194.36亿立方米,其中最近一次分流是在2005年。 据介绍,分蓄洪区面积614平方公里,主要涉及仙桃市和武汉市蔡甸区和汉南区的15个乡镇(街办),179个自然村,总人口25.62万人。 田新华称,一旦上级决定进行分洪泄洪,下游10个围垸将会被扒开,同时要清除行洪道的障碍物。 昨日14时,记者赶往位于仙桃市东城区的杜家台分洪闸。进入仙桃市,沿途看到不少拖石料的卡车,很多地段江堤上已堆起了2人多高的石料堆。 在杜家台分洪闸,记者看到一座长400余米,高30多米的水闸将汉江上游洪水死死卡住,水中近20米高的电线杆只有短短的一节露出水面。而在分洪闸的下游,则是另外一幅景象,下游行洪区内是一片沃土,不少田地上都种植了水稻、玉米等作物,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鱼塘及养殖池。 分洪闸的蓄水,使得水闸两边的水位相差至少在20米,一旦洪水汹涌而出,下游的这大片田地及鱼塘,顷刻间将不复存在。 15时许,记者在杜家台分洪闸上游看到,500米处的水中,隐隐约约有3根电杆露出水面。电杆在洪水冲击下,左右摇摆,随时都可能会被冲断。 一旁测量的工作人员称,这3根电杆一旦断裂,就会被洪水裹挟,撞击分洪闸,危及分洪闸的安全。 为此,防汛人员开着一艘划子和一艘驳船围着电线杆绕行,将钢缆紧紧捆在电杆上,然后利用驳船上的绞盘,慢慢将电杆一点点拔起,再拖至岸边。经过1个半小时努力,终于将这3根“刺”成功拔掉。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