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仙桃龙华山办事处、长埫口镇接到上级命令,2000多村民、武警坚守在大堤上,用防汛袋将大堤加高一米, 确保大堤万无一失。本报记者 宋荣成 摄 昨日,仙桃西流河镇新农垸大量民房被水淹没。本报记者 宋荣成 摄 闸前吃紧 昨日中午,杜家台分洪闸管理分局接到省防总命令,将闸前水位情况由每2小时一报改为每1小时一报。当晚7点,闸前水位达到35.14米,超过分洪警戒线2厘米。“形势非常严峻。”该局工程科长黄干祥说。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预测,汉江洪峰将于今日下午2点进入汉江仙桃段,流量将超过9000立方米/秒,超过1998年;水位将达到35.90米,超过杜家台分洪闸分洪警戒线78厘米,超过控制水位45厘米。 “控制水位一般不允许超过,一旦超过就要开闸分洪。”黄干祥说,分洪时,30个闸门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开启,洪水经行洪道泄往分蓄洪区,再通过位于蔡甸的出口黄陵矶闸进入长江,期间至少需要72小时。如遇长江高水位顶托,则滞留在蓄洪区内。 届时,汉江下游汉川和武汉段的压力将大大缓解,但杜家台分蓄洪区内29个围垸(蔡甸21个,汉南3个,仙桃5个)、18万人口以及近40万亩耕地将受洪水影响。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随时转移分洪区内群众。”黄干祥说。 据黄干祥介绍,该闸建成于1956年,至今已使用54年,目前闸门锈蚀严重,用于密封挡水的止水橡皮早已老化,产生大量缝隙,以致出现普遍性的渗水。 人在堤在 “杜家台分洪道刘家垸段300米大堤需要加高,防止洪水到来漫过大堤。”昨日下午,仙桃龙华山办事处、长埫口镇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安排辖区村民赶到大堤防汛,每户村民家出一人。“人在堤在!”2000多村民、武警坚守在大堤上,用防汛袋将大堤加高一米, 确保大堤万无一失。 昨日下午6点多,记者赶往大堤途中,看到多辆贴有防汛标志的客车、面包车、公交车、校车、三轮车,车上坐的都是防汛的村民,每人手上拿一把铁锹。此外,还有多名男女村民步行赶往大堤,有的扛着铁锹,有的提着方便面和矿泉水。 龙华山街道办事处纱帽村村民刘培方今年已经60岁了,身体有些佝偻,但步伐有力,没有落伍。刘爹爹说,如果洪水漫过大堤,自己的村落将遭受洪灾,损失不堪设想,抗洪防汛保卫家园人人有责,尽管自己年龄大了,但仍想尽份力。 天快黑了,大堤上还有1000多村民和武警对一段300米长的大堤进行加固,后面还陆续有村民加入。大堤下的洪道里已是满满的洪水,水位已快到堤面。 大堤下多名村民拿着铁锹挖土,挥汗如雨。女村民扛不动沙土袋子,便提着袋子敞开袋口,男村民向里面装土,男村民扛着沙土袋一路小跑,将袋子放到大堤上,用力踩实,再扛来沙土袋。 大堤分成若干段,用木棍标有记号,一个村分几米远。昨晚7点多,村民们简单吃完馒头和方便面,又快速投入战斗。 “速度再快点,争取早点完成任务,让大堤稳固。”多名村干部在自己的责任区鼓舞村民。“人在堤在!”几名村民扛着沙袋还喊起了口号。 据一名现场指挥人员介绍,1983年,该300米大堤曾开口泄洪,后又将大堤修复。由于大堤下的洪道平时都没水,大堤一直没有加固。今年,遭遇特大暴雨,洪峰又马上到仙桃,担心大堤不稳固,特派2000多村民、武警到大堤上坚守,将大堤再加高一米,确保万无一失。夜晚,村民和武警官兵将一直坚守在大堤上,直到洪峰安全通过。 堤上帐篷内婚礼照常进行 昨日下午,离洪峰到来已不过20小时,而位于分蓄洪区内的新农垸村的围堤上,却是一团喜气,一对新人即将在此成婚。 此前由于长江高水位倒灌入杜家台分蓄洪区,包括新农垸在内的8个围垸漫溢成灾。新农垸1507人全部转移,住进围堤上的临时帐篷或亲戚家中。 新娘王君芳今年27岁,和新郎胡进昌同在武汉工作,这次专程回老家办喜酒,尽管她的家被江水淹得只剩下屋顶,他们还是坚持在大堤上帐篷里举行婚宴,“这个好日子,前两个月就定下了。”王君芳的母亲张婆婆说。 张婆婆低着头忙来忙去,嘴里叹着“造孽啊,造孽”;新姑爷的一个哥们儿念叨着“对不住这姑娘”;新娘子的幺叔则说,本来红包应该多包点,现在受了灾,只好应付一下;做菜的王泽辉师傅说“在帐篷里做饭我还是第一次”,堤上地方太窄,原定20桌的婚宴不得不改成15桌。 帐篷内热浪逼人,新姑爷胡进昌拿着大蒲扇给女方的长辈们扇风,却顾不上自己汗湿了衣服;王君芳和她的两位好姐妹,坐在竹床上互相打趣,其乐融融,这情景让人几乎要忘记了堤下被江水淹没的垸子,和迫在眉睫的“开闸分洪”的可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