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大学生带出一个养猪村

2008-11-1 16:1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1122| 评论: 0

   “明天就有一批母猪要产小猪仔了!”昨日,张沟镇宋场村养猪大学生胡琪向记者说起这件事时,高兴不已。   几年前,胡琪从长江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打工。去年,他打算利用打工赚的钱回家乡办猪厂。于是,他找到了以前在学校关系要好的京山同学李伟,说出了两个人合伙养猪的想法。   说干就干,去年10月份,两人合伙投资建起了150模式的养猪基地,并率先在当地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两人在大学时,一人学的是医疗专业,一人学的是经济学。利用专业所长,两人分工合作,一人专门解决养猪技术,一人专门跑销售。今年春节前后,他俩养的猪卖了400头。   “生物发酵床养殖是在猪舍内铺设“发酵床”,猪排放的粪便、尿液被吸收、发酵并降解、消化,长出来的菌类植物还能当作猪饲料。”胡琪告诉记者,这种生物发酵技术使粪便实现了零排放,并且省水、省料、省劳力。而且零排放养殖的生猪,抗病害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养猪。不仅如此,他俩还引进产房保育篮,降低了小猪仔的发病率。   生态养猪好处多,可技术含量也不低。去年,周围群众也有人想搞生态养猪,找到了胡琪。他俩二话没说,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   “虽然去年赚得不多,但还是下定决心今年继续养猪。”胡琪告诉记者,他们的猪场还有28头良种母猪产仔,打算再进个十几头母猪,这样,今年就不用再买小猪仔了,生猪出栏头数可比去年翻一倍。   “养猪虽然累点,但既然干了,就要坚持下去。”胡琪说,今年他们还打算增加4栋猪圈,扩大养猪规模,只等天晴,就开始动工。   宋场村目前有养猪实用人才40多人,去年生猪出栏3000头,产值450万元。同时带动了周边东升、乡南、庆丰、联潭、新生等9个村养猪业的发展,使大多数农户掌握了一技之长,走上了致富道路。目前,该村实用人才基地正向生态化养殖、自繁自育模式发展,实行环保、无污染养猪,计划两年内再培养养猪实用人才20人,实现年出栏10000头生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