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从单干走向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爆炸式”增长的背后

2010-11-10 09:18| 发布者: 余音绕梁| 查看: 697| 评论: 0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 仙桃农民兴起“抱团”之风?
  11月9日,本报一版头条刊发消息,对仙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爆炸式”增长作出报道。
  有读者质疑:真的假的?
  答案毋庸置疑。
  从一家一户走向千家万户,仙桃农民迈出了从单干走向合作的坚实步伐。
  单干不吃香了——198家合作社成立
  2007年10月1日,《中华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
  在此之前,张沟先锋村以“支部+协会”模式,推动全村养鳝业蓬勃发展,为自己赢得了“中国养鳝第一村”美誉。《合作社法》颁布之后,协会完成转身,以合作社形式出现在市场、养殖户的各个环节。
  那么,它现在发展得怎样呢?
  数据是惊人的:更名为先锋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它已辐射周边11个乡镇,发展黄鳝养殖面积6.4万亩,网箱70万口,参与农户8600户,产值达8.3亿元。合作社内,社员人均纯收入10000元,比非成员人均增收4500元,增幅85%。
  一个让人眼红的好处是——加入合作社后,农民贷款不再那么难了。养鳝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庞大的资金需求很容易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在先锋村,五户联保、合作社出面担保,为社员解决了资金难题。作为仙桃市信用联社的A级信用村,先锋仅在2009年就获得1700万元各金融机构贷款。对比之下,单个的养殖户在抗风险能力、市场销售等环节上就显得弱势起来。
  告别了一家一户的先锋农民,用自身的实践告诉更多的仙桃农民——合作共赢比“吃独食”强,“单干”的时代渐行渐远了。
  这样的背景下,数以万计的仙桃农民开始自发地走到一起。
  在郭河,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并有了自己的“仙健牌”无公害绿色食品;在陈场,盛世佳人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盛世佳人”西甜瓜高性价比进入武汉市场,仅在销售环节就为社员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
  数据显示:到今年10月底,全市各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98家,其中仅今年就增加了100家。
  对这样的剧烈增长,市经管局负责人认为:“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并不适应如今的农业,将农民组织起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组织的力量——“竞争尺度”与“话语权”
  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场中,初级农产品生产通常由数量众多但分布较散的农民所承担,他们扮演着价格接受者的角色,而买方拥有更强的市场力量。
  这解释了为什么单兵作战的农民会时常遇到增产不增收的窘迫——买方市场下,单个的农民根本没有议价权。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打破这种不公平态势提供了一个竞争尺度——农民得以以组织的形式在市场上展开博弈。
  2009年冬,淡水鱼市场价格走低,养殖户观望之下难于抉择。仙桃市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跟渔民抱起了团——在跟各大市场的谈判中打整体仗,争得了“话语权”。这样的主动让社员鱼均价每斤比市场高出2毛到3毛钱。
  同样的故事在张沟、杨林尾等水产养殖特色镇上屡见不鲜。先锋村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宋召兵说,同样是在去年冬天,当黄鳝市场价格跌至每市斤18元时,养殖户普遍觉得太低,甚至认为“卖了就是亏了”。合作社由此发起动议,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博弈。2天后,市场价回复到20元每市斤。“这让养殖户真正感觉到了组织的力量,我们也是可以有定价权的。”
  这样的定价权可以说来之不易。在农产品销售上,下游产业链主体力量明显强于产业链上游的农民群体,农民显然希望通过组织化的集体行动保障和提升自己收益,合作社“竞争尺度”功能发挥便是关键。
  团结就是力量。在多方力量激烈博弈的农产品市场,仙桃农民奋力争取的看似话语权,实则真金白银的三五斗收成。    
  路该怎么走——规范化与可持续
  有媒体记者问泉明合作社理事长吴泉明:“你怎么想到要办合作社?”
  他回答说:“说不为自己,那是假的,说完全是为乡亲们致富,人家也不信。这里面有个利益结合点,那就是一定要让公司与农民双赢,才能长久合作,才可持续发展。”
  作为迄今仙桃最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吴泉明最初的想法并不复杂:仙桃是水产大市,为什么鱼没有什么品牌?为什么鱼价要看别人脸色行事?
  合作社的影响渐渐大起来后,新的问题也出来了。新的各类合作社开始开始成批量涌现,重数量轻质量、“假合作社”的批评与质疑声音渐起,合作社面临着怎样才能发展好的窘迫。
  吴泉明的观点是鲜明的:“把农民增收摆在首位,谁和农民抢饭吃,谁就没有饭吃。”
  农民的主体地位被放在了首位,这是合作社创办者的观点。在仙桃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里,要求按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声音一直在强化,市经管局则建议把发展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要抓手。
  合作社,一个将仙桃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载体。如何规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合力推进的过程,它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效作为——既发展,又规范,让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它自身的发展壮大。
  前景是可以期许的。对越来越多的仙桃农民而言,把目光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抬起,迈向组织化的生产流通已是一种自觉。 (叶珍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