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郑场镇业发养殖园的养猪户查看仔猪。(多多 摄)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今年养猪能赚钱。”记者日前在采访郑场镇特色产业时,兽医站站长熊义平毫不犹豫的开场白顿时让人为之高兴。 “出栏的生猪,现在每斤卖到7块2,比去年每斤涨了两块多。”熊义平说,今年他卖了200多头仔猪,一头仔猪400多块钱,100多头肉猪在春节前卖完,今年算是赚了一把。 养猪是郑场的主导产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该镇陆续有零散养殖户搞起了养猪,规模从几头到一百头不等,传统养殖,主要供应本镇邻街。到2000年,郑场养猪业渐成规模。 去年,生猪市场价格遭遇“寒潮”。在低迷状态下,为了让生猪养殖特色品牌不倒,郑场镇引导养殖户依托挑战集团和托佩克种猪场,高标准建成了贾窑、渔泛、大友、连渔、天门、潭口等六大养殖园区。 养猪业的做大,在带活一方经济的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今年,郑场镇抓住国家养殖治污项目和生猪养殖存栏相对较少这两个机遇,在养殖小区建三级沉淀池。 在熊义平的养猪厂,记者看到,猪排放的粪便、尿液经过三级沉淀后,流出来的水清澈了许多。熊义平介绍说,这种三级沉淀池比较适合本地的养殖环境,实际使用效果好。 生态养殖,解决了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修建沉淀池需要资金,为此,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农民建三级沉淀池,每立方米补助100元。目前,该镇已有90户养猪户建起了9万多立方米沉淀池,工程进入验收阶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十多年的发展中,郑场镇探索出自繁自养的路子,成为全省生猪养殖大镇,年出栏生猪35万头。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顺利渡过“严冬”期,该镇壮大生猪养殖规模,让猪农抱团发展,目前已成立了3个养猪专业合作社,50多家养猪场入社。 “参加合作社,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疾病防治,减少疾病传播,这些有效地降低了生猪养殖成本,提高了生猪抵御疫病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熊义平介绍,有了合作社,市场信息通了。去年,尽管生猪价格较低,可是郑场推广自繁自养、生态养猪,仔猪成本较低。去年亏本的养殖户,今年打了一个翻身仗。 记者手记: 郑场养猪业在10多年的发展中,逐渐走出“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圈子。在由养猪大镇迈向养猪强镇的进程中,历经波折。在养猪这条产业链上的养殖户们,都经历过几起几落。无肉不成席,猪肉是市场不可或缺的商品。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合作社的信息资源共享,有大家的“抱团取暖”,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就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郑场养猪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杨尚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