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湖底农民的笑声———嚎口村农民产业调整侧记

2010-11-18 09:14| 发布者: 余音绕梁| 查看: 1010| 评论: 0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9台大型推土机正忙碌地做业,被翻起的泥土散发着清香,放眼望去,30多口成型的鱼塘一个挨一个蔓延开去……这是11月12日,记者在杨林尾镇联合垸嚎口村见到的一幕火热景象。
  “水窝子”、“望天收”,当地百姓这样形容联合垸,而其中的嚎口村地势最低,处在联合垸这口“大锅”的“锅底”。“降雨达到100mm,就要排八天,种的粮食基本没什么收成。”该村村支部书记魏家敏告诉记者。
  今年7月突降的大暴雨更是让嚎口村人苦不堪言:5000多亩田被淹,水稻田更是成了汪洋,全村90%以上农田绝收!“坐以待毙不行,出路要靠自己找!”痛定思痛,该村村干部一班人开始谋划起来。经过商量,第一个方案很快拿了出来,在联合垸上游建一个拦水闸,把水拦起来。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难度就大了,即使建好了拦水闸,只要降雨就有部分田被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个方案被否决,第二个方案又很快出炉。兴建一座5.6公里长,一米多高的挡水堤,堤旁的1000多亩低产水田全部开挖成鱼池。“加高堤后,积水就能通过旁边的中心沟及时排除,确保其余的4000多亩白田不被淹,而鱼池也有蓄水能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是旱涝保收!”魏家敏说。
  可是一开始农户并不买账。村里共有202户,965人,8个村民小组,开发鱼塘与每户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魏家敏和村干部请电力部门、水管所的工作人员设计规划图,拿出方案与村民商讨,请村民提意见,逐组逐户进行讨论。“以前排水相当于从水缸舀水,见效慢,改造后就是直接从水桶舀,效果肯定好多了!”道理讲通了,村民的顾虑也打消了。9月25日,嚎口村改造低洼地工程正式启动。
  开挖的鱼池由村里统一转让承包,按照先组后村再对外的原则,鼓励村民承包。“这边是鱼池放水管,这边是进水管,直接与排水沟相连,中间盖一间鱼棚,十分方便!”魏家敏笑着说。为了鼓励村民承包鱼塘,村干部带头掏钱承包,魏家敏也包下了两口鱼池。随着一口一口鱼池的成型,村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开挖出来的鱼池,大部分都被该村村民定下了。
  村民常年只在地里摸索,对养鱼一窍不通,怎么办?村干部考察后,给这1000亩鱼塘定下了养殖计划:主要以网箱养鳝、桂花鱼、黄鲢鱼、河蟹等特色养殖为主,引进经验丰富的养殖大户,手把手带着村民搞养殖。据了解,张沟、西流河等地的老板都前来考察,确定了投资意向,一个养殖河蟹的老板池子已经订好了,只等来年行动。在路边,村里还将设立一个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和水产品交易平台,村民养鱼、卖鱼都不用愁。
  “今年底确保鱼池交到户,明年初就可以开始养鱼了。我们湖底的农民也翻身了!”魏家敏说。(尹玲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