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天下热点 查看内容

海内外专家共商武汉破堵出路:公交必须优先

2010-11-19 09:34| 发布者: 余音绕梁| 查看: 989| 评论: 0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凌墨 实习生颜超
论坛上,专家们对照实图研讨破解江城拥堵之招 记者萧颢摄
  昨日,汉口香格里拉饭店。武汉市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开幕,市长阮成发静静坐在台下,他如是说:“今天我做一个小学生,认真听各位专家意见。”  堵!堵!堵!从高峰时堵到无时不堵,从过江大桥堵到处处是堵,交通拥堵不断挑战武汉人的忍耐极限。  昨日,武汉市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开幕,包括世界银行公共交通专家在内的16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应邀来汉为缓解城市拥堵支招。  该论坛自2005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主题即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此次论坛上,公交优先,智能交通,低碳路网……一个个极具前瞻化的交通概念,为武汉打造绿色城市交通体系贡献良方。  解堵招一:公交出行,必须优先  武汉目前的公交出行率,仅23%,太低了!几乎所有被访专家谈及破解拥堵之道,都首提“公交优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史其信认为,对武汉来说,“两型”社会建设是发展绿色交通的机会,应集中兵力、财力让公交系统两三年内改头换面,尽快形成轨道交通路网,还要改善路面公交系统。  公交专用道:不可成摆设  台北市交通工程技师工会理事长李俊贤说:“我在武汉市区转了转,发现公交车线路很多,但公交专用道太少。一些公交专用道被小车抢占,公交车不得不绕行。”  李说,在台北,设有大量公交专用道及公交快速路,公交系统基本不与其他车辆在马路上交织,如此大大提高行车效率,民众愿意放弃使用私车而改用公共运输系统。武汉应开辟更多公交专用道,加强管理,不要让其成摆设。  公交站:空间设计太小  武汉某公交车站,由于站台太小,乘客大都在站外路边等车,到站公交车只得占用车道停下,造成此路段行车混乱。  世界银行公共交通专家Paulo将此景拍摄后,昨日将照片在论坛上展示。他说,武汉公交车站大多设计得不合理,空间太小,经常是十多台车挤成一团。他建议,车站设计应由公交公司和交管部门一起来研究。  公交票价:应效仿北京降低  武汉公交票价虽经几次降价,但市民仍不满意。“北京目前刷卡票价0.4元,对公交出行有积极作用。”史其信说,北京市政府每年为此拿出四五个亿埋单。他认为,武汉公交票价高了点,应研究效仿北京,提高公交出行率。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专家顾煜称,上海以票价优惠鼓励公交换乘,对于乘地铁后换乘公交的乘客,给予5折优惠。  零换乘:要有智能调度系统  史其信表示,低公交票价对拥有私家车的人来说,并未产生很大的吸引作用。为此,应在公交车站与地铁站、轻轨站的换乘衔接上动脑筋,实现“零换乘”,并做到智能调度,让市民意识到公交出行方便,主动放弃开车出行。“这一点,在东京、台北等城市都有成功范例。”  解堵招二:高架桥,尽可能少建  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认为,道路建设兼顾到城市生态环境,“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建高架”。  杨涛说,从高架道路诞生之日起,它就不断招来非议,其原因是其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是对城市景观的破坏,其次是带来的大量汽车噪声和尾气的污染问题,三是附加带来的沿线商业和土地价值的暴跌。  他认为,单靠道路扩容,非但难以缓解机动车拥堵,反而刺激了对机动车需求,诱发更多机动车聚集。  他建议,在城市密集区应尽可能少建高架,多建下穿隧道。  原台北交通局局长、现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曹寿民,同样对城市高架桥的建设持低调。“高架桥下往往藏污纳垢,是城市最见不得人之处。”他说,发达国家在1960—1970年代小汽车增长高峰时曾大建城市高架路,此后一直对新建高架路保持谨慎态度。  解堵招三:单双号限行,并非“万灵丹”  “北京单双号限行后,很多人买了第二辆车,汽车总量又增加了。”清华大学史其信教授认为,在治堵上,单双号限行并不是“万灵丹”,只能是临时措施,不能常态化。他说,我们的政策应该引导,而不是“堵”,“堵”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是“疏”。  史其信总结了三点:解决交通拥堵,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前提,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是基础,交通需求管理及智能化管理、提供出行信息服务是重要手段。  草根声音  若要不堵,交通管理得“给力”  昨日论坛举行时,有网络媒体向市民现场直播。记者采访街头市民,并整理部分网民对破解拥堵的观点。  网友“长日留痕”:我在很多大城市开过车,武汉交通拥堵,给我最直接的感觉是:首先是个别市民开车不文明直接影响整体车流,车速。其次,在现有交通设施下,道路标识不明确,不醒目,局部交通设施不合理。最后才是交通设施落后。  市民周先生:政府在开工每一项市政交通工程前,都应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临时通行方案,并保证临时通行道路的质量,不要老是在工地边上开些坑坑洼洼到处铺钢板的路,这种路车上去就快不了,不堵才怪。  武汉大学生小谈: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我们现在是应该大刀阔斧对交通设施进行改造,还是提前着手解决摆在我们眼前的交通问题。  网友“在穗武汉伢”:第一、把交通灯智能指示系统按标准的改造一下,右转向灯要装;第二、马路隔离要装,对于各种违章要严格处理,包括行人违章;第三、坚决取缔摩托车和电动车。  网民“锦瑟”:我正在厦门出差,厦门马路中间和两边都有绿化带隔离,包括高架桥两边和下方,这样一来汽车没办法随意调头,行人也不可能横穿马路,司机开车时心情也会好些。每个路口都有倒计时红绿灯,车辆行人都严格遵守。路上几乎不见摩托车、电瓶车,公交车很干净很新,而且车费只1块钱。  江城每月新增机动车,排队可绕内环线一圈  论坛观点:应控制机动车数量  “一个城市道路的容量是有限的,鞋这么大,脚老是在长。”武汉市交管局局长唐昌文认为,要解决交通拥堵,目前应考虑控制机动车数量。  唐说,武汉市的机动车已突破100万辆,如今每个月新增1万多辆汽车,以每辆车平均长3米计算,如果首尾相连排在路上,绵延近30公里,而目前武汉的内环线长度是28公里,这就相当于绕内环线一圈有余。  武汉是否会像上海等城市那样,实行牌照拍卖,提高上牌的门槛来控制小汽车数量?对此,唐昌文表示,武汉市目前尚未着手研究这一政策,“但我个人认为,应根据交通需求用政策来控制车辆总量。此外,可学习新加坡、香港等城市,用经济杠杆来控制汽车数量”。  专家史其信也提醒,机动车总量达到100万辆,为武汉敲响了警钟,应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避免走北京的弯路,“当北京机动车数量达到400多万辆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习惯了开车出行的人已很难改变出行方式”。
编辑:admin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