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江汉热线 江汉热线 聚焦江汉 查看内容

[仙桃]投我仙桃 报以琼瑶

2011-5-24 08:35| 发布者: 柳落月| 查看: 11271| 评论: 0|原作者: 黄伟 万代红 吴

摘要: 2011年,实施“百千万亿”工程,即力争新开工工商项目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启动1万户搬迁,确保工商税收突破1亿元。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突破64.6亿元,工商税收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图为:干河食品工业研发与展示中心
  图为:中国名牌湖北华美食品有限公司
  图为:中国驰名商标仙桃市泡吧食品有限公司
  图为:富迪物流园江汉平原最大的商务物流产业园
  图为:龙华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少云
  图为: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
  图为: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图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图为: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为:沙嘴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振林
  图为:建设中长达4公里的文化美食一条街
  图为:湖北康派克冰淇淋生产有限公司
  图为: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图为:环境优美的绿湾村农民还建小区
  【镇域名片】
  干河街道办事处位于仙桃市城区西部。1986年由仙桃镇更为现名。200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现辖2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8万人,多次获“全市首强、全省十强、全国最佳”美誉。
  2010年全办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工业增加值26个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2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个;工商税收达到3.15个亿,新增8500万。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规模企业达到54家;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24万平米;农民人均纯收达到7105元。
  三年培育一个新兴产业,五年实现经济总量和税收双双翻番,并率先进入全省“十强乡镇”和全国“千强乡镇”行列,规模企业从22家增加到52家。这就是干河。近年来,干河围绕食品产业招大商、搭大台,唱大戏,改变了丝宝一支独大的局面,食品产业在干河呈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围绕食品招大商
  仙桃是鱼米之乡,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招引食品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3年来,干河始终把食品项目,作为招商的首选,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机遇,通过内引外联,内外并举,上下联动,引进了一些知名食品项目。
  食品产业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集约到集聚,从集聚到集群,可谓一年一大步,三年大跨步。如今,这里齐聚13家食品项目,其中10家为全国知名品牌,另外,还有浙江五芳斋、广东富味食品、重庆友友食品、上海喔喔奶糖、广东嘉士利等10个食品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协议。食品项目扎堆干河发展QS日益明显。与此同时,食品种类越来越广,有巧克力、方便面、糕点、麦芽、饼干、水饺等品种,产业配套也越来越全,呈现出产业链条拉长效应和招商放大效应。在建企业投产后即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呈朝阳蓬勃发展之势,一改过去丝宝一枝独秀局面。
  围绕食品搭大台
  依托富迪食品产业园和小寺院核心食品产业区,广泛吸纳迪斯佳、嘉士柏巧克力、上海奕鲜、广东华美、米老头、华源、顾大嫂、海新、泡吧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食品品牌,形成一个产业规模20亿元,税收 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产业集群;依托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万村千乡”工程富迪物流产业园,将物流服务辐射到了汉江平原乃至华中地区,年货运量85万吨,年销售近30亿元。
  为招引世界知名食品品牌,干河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开辟了招商平台,使干河拥有了一个眺望世界的窗口。
  新的一年里,干河人目光已经越过通顺河,向杂八工业平台进军。在这个总投资3亿元、占地7000亩的超级大平台上,今年好戏连台:中粮集团投资4个亿项目,6月份开工建设;奕鲜食品投资2个亿项目,9月份开工建设;重啤集团投资4个亿20万吨麦芽项目,7月份开工建设;王老吉首期投资10个亿项目,6月份开工建设。另外,还有福建亚通、湖北华美包装也将相继开业。
  立足需求服好务
  食品项目扎堆干河,一方面看中仙桃的资源,另一方面看中的就是干河的服务。迪斯佳、嘉士柏巧克力、上海奕鲜、米老头二期、华美、海新等落户干河,看中就是富迪的品牌、物流的优势。
  凡是项目有需求的,干河坚决以“保姆式”服务、“穷尽式”服务到位。去年,金威麦芽需要优质小麦品种,干河无偿拿出种子资金,给予支持;海新平整土地,干河出资200万元,仅用15天吹沙10多万方;东莞产业园5个项目办证,工作专班连轴转,3个月就办好所有证件,人称“仙桃速度”。“只要是食品项目,我们就舍得花时间、花本钱、花精力。”干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炎成说,完成这些工作,对方没有派一兵一卒,干河就是用服务,打动对方,并在无形之中,提速项目推进,形成项目建设“倒逼”机制。
  【十二五目标】
  2011年,力争实现工商税收3.6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亿元;厂房建设达到50万平米;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5亿元。力争通过2—3年努力,再引进20家以上食品项目,使干河的食品企业达到3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个,让食品产业真正成为干河的主力军。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突破150亿元,工商税收达到6亿元,规模企业突破100家。
  龙华山:发挥磁力打造机械电子产业洼地
  【镇域名片】
  仙桃经济开发区位于仙桃市城区东部,成立于1991年,1995年列为省管开发区,1999年接管龙华山街道办事处,2004年7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明确为省级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仙桃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无纺布卫材、医药医疗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共有工业企业291家。现辖9个村、12个居委会、12万人口,面积39.8平方公里。
  2010年,全区共招商引进项目49个,协议引资58.5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亿万,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现工商税收1.26亿元。
  大招商 吸引大巨头
  近年来,仙桃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思路,强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一个个知名大企业、品牌企业相继落户,呈现大型企业群聚效应。其中,由武汉普天电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普天电池项目,实现央企零的突破,总投资3.2亿元,征地267亩,预计年销售5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收1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台湾康舒科技、联茂电子、富士和机械的进驻,呈现台商聚集效应。富士和机械项目由全球机械工业知名企业台湾六和机械(昆山)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4500万美元,征地142亩,预计年销售5亿元,利润5000万元,税收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目前,在建重点项目8个,包括富士和机械、普天电池项目、立泰钢材城项目、雅都纸品包装、同大塑料项目、晨光无纺布、艾克斯节能高压泵等项目。
  大吹填 构筑大平台
  在开发区以南,通过对肖阳、蔡帮、汤郭三村实行整村搬迁,腾地2200亩,为开发区构筑了今后10年的工业发展平台。
  在开发区以北,通过在杜台、叶王、黄荆、何湾等村利用零星边角土地,率先推行标准化厂房建设,如今27栋63650平方米,已被抢租一空。其中,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湾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体租赁杜台工业园5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面积22950平方米,用于生产富士康配套电子产品,可吸纳劳动力就业2000人。
  引进省内知名工业地产大户银湖科技与福星集团联袂投资20亿元,征地1000亩,打造中小企业城,建设集生产、科研、商贸、金融、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集群区,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60亿元,年综合税收2亿元。
  加上老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如今,三个区域各具特色,基本完成土地向工业平台的集中转化,村民向社区居民集中转化,从业向二、三产业集中转化。
  大配套 提升大环境
  加大贴心服务力度。组建项目办证服务和现场协调两大专班,为项目提供全程、全力、全方位的服务。项目一经签约,当天即可提供项目红线图、半月内即可供地、一个月内代办好所有证件,施工矛盾当天化解。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土地征用,由所在村居的村书记和主任负总责;基础设施配套,办事处先行完善地形地貌等配套设施;证照的办理,由专班一条龙服务办理。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采取村组干部包项目、领导干部驻项目、公安干警挂项目的方式,通过驻、包、挂,大力整治企业项目周边环境,打击黑恶势力,坚持铲除辖区范围内有影响的霸黑团伙,切实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现项目平稳较快发展。
  巩固基础设施。以仙南大道、新城大道、和平路等城市路网的骨架为主,加快城乡交通网建设,完善南区社区的道路建设,在纱帽、昌湾、丁刘、陈帮四个村合理布局的同时,高标准搞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并完善所有村组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
  抢抓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重大机遇,启动城中村改造,统筹推进全办城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黄荆村为突破口,对原一组、十组、十一组部分地段进行改造,建立新型社区。而对已建好的社区,以建“一门式服务大厅”为主,开展社区服务中心环境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十二五目标】
  建成机械电子电路产业集聚区、全民创业就业示范区、宜工宜商宜居模范区。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全区城市化率达75%以上,人均GDP达到30000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13000元以上;2015年,全区城镇化率达85%以上,财政收入达3亿以上,人均GDP达45000元以上,城乡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初步实现全面小康。
  沙嘴:打破瓶颈 快速发展城市新区
  【镇域名片】
  沙嘴街道办事处位于仙桃市南区,是仙桃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和汉(武汉)宜(宜昌)高速公路出入口,是仙桃市所辖三个城区办事处之一。1986年撤区建办,1995年办事处正式跨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目前,全办下辖1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6万人,国土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631亩。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9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已落户企业和公益性项目23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和机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6个,总面积13万平米,3000多农民已“洗脚上楼”。
  实施大搬迁 促进平台大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南城新区在沙嘴范围内的骨架基本形成,沙嘴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未来2—3年,要完成南城区域所有民房搬迁,还要加大还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迅速完善配套工程,全心全力打造全市一流的平台,为沙嘴腾飞和仙桃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平台搬迁与平台控管同步推进。在加快搬迁的同时,强化平台控管,重点抓好规划区内违建控管和土地使用,坚决按照市规委会的要求合理使用土地,杜绝一切违反规划的行为。
  工业平台和村级发展平台同步推进。通过“城中村”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村级发展平台,壮大村级产业,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让基层组织和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配套设施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积极主动与市直部门配合,化解矛盾,营造环境,加快辖区道路、管网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平台硬件建设与优质服务同步推进。在打造硬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软环境,把企业的要求当作工作的第一责任,不向企业要一份工程,不找企业安排一名亲属到重要岗位,不伸手向企业要一分不该要的资金,真正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运用大手笔 促进环境大改善
  2007年沙嘴办事处启动搬迁以来,已搬迁民房1500多户,今后3—5年,沙嘴办事处的重点工作仍然会以搬迁为主。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放大搬迁范围,继续以优惠的政策和有效的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善城郊村民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一是搬迁大手笔。加快刘口、九十墩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完成沙嘴、十一墩“城中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启动杜柳、笆篓湾、叶河“城中村”改造搬迁和还建房建设。
  二是规划大手笔。按照“十年领先、三十年不落后”的指导思想,对“城中村”居民新区、功能配套、产业布局等进行超前规划,科学设计。
  三是建设大手笔。搬迁、还建以及配套工程一起上,确保当年启动,当年搬迁,当年入住。
  四是科学推进文化美食一条街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玉沙大道“一线串珠”,沿高压走廊将杜柳、沙嘴、九十墩、十一墩、刘口、叶河等6个村连接,做强做大农家乐产业,建设35万平米的文化美食一条街。
  立足大项目 促进经济大发展
  一是招引大项目。以机械电子为主导产业,紧盯“大、高、外、名”等重点项目,确保2011年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5000万元项目4个以上。二是建设大项目。加大督办力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周一督办的原则,确保惠州工业园40万平方米厂房、中加科技城30万平方米厂房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确保璟弘生物、展业新材料、晨扬电子、朵以服饰、弘元光伏等在建项目和三羊产业园、三佳轴承、湖北神雾、银河纸业等扩规项目竣工投产。三是服务大项目。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实行领导责任人包挂制、项目证照代办制等一条龙包保制,提供保障式服务,力争项目当年落户、当年投产、当年受益。
  【十二五目标】
  2011年,实施“百千万亿”工程,即力争新开工工商项目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启动1万户搬迁,确保工商税收突破1亿元。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突破64.6亿元,工商税收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