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香港顺发集团天门生产基地投产,这是当月在该市投产的第三家企业。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天门连获大单:武汉卓尔企业集团投资60亿元兴建中国(天门)棉花物流园,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投资10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综合开发,北京申安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高亮度LED生产基地……总计签约项目3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投资总额94亿元。同时,相继有近20家规模以上企业投产。 喜人的态势,根植于天门发展环境的显著改善和行政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市委书记张爱国一番话十分恳切:通过去年“两整”和今年的“双创”,我们不断优化政务、人文、法制环境,激发创先争优的活力,营造跨越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后发中跑出一流的速度。 从“两整”到“双创”:跨越发展的新理念 “两整”和“双创”,堪称天门市打造最优发展软环境的创举。“两整”(整顿干部作风、整治发展环境)活动始自去年9月,为期3个月,旨在通过“治庸、治懒、治散”,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能。 通过活动之前的大规模调研,天门上下形成共识:干部作风不优、发展环境不优是天门发展的最大短板;习惯于同过去比、同自身比,不善于同现在比、同别人比,不敢创新突破、不能争先进位是天门落后的根源。“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靠软环境。好的作风和环境,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群众的期盼,更是天门活力之所在。”张爱国如是说。“两整”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禁令”及其责任追究办法:一个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六条禁令”,另一个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十条禁令”。活动开展后,公开处理了12起案件和21名党员干部。 如果说,去年“两整”是剑指干部“庸懒散”的“问责风暴”,是治标;那么,今年初开始的“双创”(创优良工作作风、创优良发展环境)则是建设软环境的“思想革 命”,标本兼治,意在建立长效机制。“双创”活动以“四项建设”和“一项治理”为主要内容—— 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六条禁令”和企业减负“十条禁令”进一步固化,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问题; 人文环境建设。营造“开放包容、竞争合作、开明大气、共赢求实、先舍后得”的天门精神;企业发展环境建设。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推进企业服务全覆盖,安商、爱商、亲商、富商; 公用事业服务环境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电、供气、出租车、公交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城镇管理与规划执法环境治理。以省级卫生城市为标准,根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优良的作风和环境,不是一日之功,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从这个角度讲,“两整”、“双创”都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从跷“二郎腿”到俯下身子:干部作风脱胎换骨 马伟,天门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负责人。今年以来,他已为20多家落户企业办理了规划用地审批手续,每次手续都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每办一次,他都得工地、中心、局里来回跑很多趟,但毫无怨言。他说:“以前在机关我们是跷起二郎腿等客上门,如今我们对企业是俯下身子,实行保姆式服务。”在“双创”活动中,像马伟这样的干部越来越多;创先争优、敢于担当在天门干部中蔚然成风。 市“四大家”领导带头,践行“六个一工作法”:联系1个乡镇、1个新村示范点、1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1个移民点、1家贫困户、1个重点信访对象,全年下基层3个月以上; 在天门网开办“市委书记专属版”和“市长信箱”,建立网络问政平台,迅速回应、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定期与网民互动,敏感问题不遮掩、难点问题不回避; 全市152个直接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单位普遍建立公开、公示、承诺制度,在100个重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有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参加的“万人评百岗”活动。 天门还首次开展“感动天门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同步开展的还有“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人民满意白衣天使”、“师德标兵”以及“道德模范”、“创业之星”、“人民满意公务员”等12项评选活动。 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皆关天门形象,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如今,天门的机关干部、窗口单位和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从踩点上班变成了提前上班;工作日中午不饮酒已成普遍习惯;“这不是我的事”变成了“我帮您去办”的“首问负责制”。干部中比条件的少了,比干劲的多了,讲困难的少了,想办法的多了,怨天尤人的少了,自加压力的多了。 从“要我来”到“我要来”:优良发展环境初现魅力 一组令人惊喜的数字:上半年,天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78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38亿元,同比增长2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49亿元,同比增长45.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亿多元,同比增长58.38%,创近3年来同期最高增幅。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94元,与去年同期的2548元相比,增幅达21.4%。 天门市优良的发展环境已初展魅力。 市长柯俊这样对干部们讲:“客商有钱赚,才能带来更多客商;客商大发展,天门才能大发展。纳税人至上、投资者至上、企业至上、发展环境至上的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一卡制”收费、“打包收费”等服务,7年来,天门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4亿元。与此同时,环境卫生建设大刀阔斧。该市今年首次拿出600万元奖励环境卫生建设先进乡镇,排在首位的重奖80万元,并将城镇环境卫生建设纳入干部实绩年终考核,其分值由往年的2分大幅提高至10分,明年的奖励资金将达到1000万元。 天门城区建设一天一个新变化:作为政府承诺的9件实事之一,投资近400万元的背街小巷“泥巴路”改造正在实施,年底可全部完成;投资8400万元的城区7条主干道刷黑正在紧张施工,投资额比2010年翻了一番;投资1亿元的陆羽故里园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这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化城市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公园完工后,将成为天门水乡园林城的一个亮点,吸引八方游客。 软硬环境的改善,使天门成为吸引客商的投资洼地。 对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优秀企业家“金牛奖”的湖北景天棉花产业集团董事长潘建培深有体会:“景天在天门投资较早,过去是领导招商、政策优惠要我们来;如今是优良的发展环境留住了我们。据我了解,很多客商都是闻风而来,主动投资。” 谈到未来的发展,天门市的决策者们充满自信:“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水乡园林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乡镇,构建综合交通,打造江汉平原中部生态宜居城市。当下就是要通过‘双创’活动,增强干部创先争优的压力和动力,激发全市创先争优的活力,营造促进天门跨越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天门,后发跨越正当时!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